首页学院概况党建工作师资队伍教学工作三全育人国家一流专业实践中心科学研究招生就业学生工作校友分会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新闻浏览

“织”为心声——能机学院顺利举办“织遇、织愈、织育”心理特色活动

2025-10-11 11:50:57 来源: 浏览:

10月9日、10日晚,一场以“织遇、织愈、织育”为主题的世界精神卫生日特色活动在同德楼顺利举行。辅导员李林、邓伊人、袁嘉炜,以及20余名自主报名参加的同学参加本次活动。

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而学院别出心裁地通过编织这种传统手工艺,让工科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一次特殊的心灵疗愈之旅。本次活动的主题“织遇、织愈、织育”三层含义,巧妙地串联起了整个活动的教育理念与心理健康促进目标。“织遇”寓意着同学们因织物而相遇,在共同的兴趣活动中打破人际隔阂,建立新的社交关系。对于常常埋头于实验室的工科学生来说,这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平台。“织愈”则突出了编织活动的疗愈功能。指尖的专注力训练可降低皮质醇水平,协作式手作能激发多巴胺分泌,用编织的重建过程象征内心秩序的重塑。“织育”体现了活动的教育意义。通过传统手工艺的教学,不仅传承了技艺,更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专注力和创造力,这些都是工科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活动当天,现场布置得温馨而有序。各色毛线、编织工具一应俱全,与传统工科实验室的冰冷设备形成鲜明对比。活动现场,李林老师耐心讲解着基本的编织手法,从起针到基本的花样编织,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状态。令人惊喜的是,平时擅长机械制图、电路设计的工科学生们,在面对编织这一传统手工艺时,也展现出了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很快掌握了基本技巧,并发挥工科生的特长,在图案设计和色彩搭配上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意。

对于常常面临高难度课程和激烈竞争的工科学生来说,编织这类重复性、有规律的手工活动能够降低焦虑水平,提升心理稳定性。在编织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在手中的毛线和图案上,这种专注状态类似于冥想中的正念状态,有助于清空头脑中的杂念和压力。

对于工科学生而言,编织这类手工艺活动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平衡了工科教育中常忽视的感性和情感表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从理性思维模式切换到感性创造模式的宝贵机会。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将自己编织的毛线花朵装饰在书包上,或带回宿舍点缀书桌,让一缕缕柔软的彩色陪伴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文/图:邓伊人;一审:戴建利;二审:石海;三审:魏彦煜)

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