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物理研究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物理学奖
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园地>>物理学奖>>正文
 



197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J/y粒子的发展

丁肇中             里克特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里克特(Burton Richter,1931-- )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坎伯利基麻省理工学院的丁肇中(Samuel C.C.Ting,1936-- ,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一种新型的重的基本粒子中所作的先驱性工作。
   
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可以从1932年正电子的发现说起,到了50年代,陆续发现了反质子、p介子、反粒子等等三十多种新粒子,其中稳定的有七种。寿命大多长于10-16秒。后来又发现了许多寿命更短的例子,这些粒子也叫做强子共振态,是通过强相互作用衰变的。 盖尔曼的夸克模型理论,揭示了这些强子共振态,其预言的Ω-粒子又被实验证实。这时粒子物理学似乎已经达到了顶峰,没有甚摸事情可做了。然而,正是在这一短暂的沉静时期,1974年同时有两个实验小组,宣布发现了一种寿命特别长,质量特别大的粒子。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科研动态 | 文献资料 | 友情链接 | 党建风采 
 

版权所有: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