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学院
首页|概况|党建工作|师资队伍|教学工作|学科专业|学生工作|科学研究|校企合作|招生工作|就业工作|校友分会|一流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特色专业>>正文
 
网络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情况报告
2012-07-31 11:58     (次数)

一、专业建设情况简介

1.专业基本情况,包括专业设置时间、建设过程,目前在校学生人数和教师情况,教学设施基本情况。

本专业自2006年设立以来,学院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认真对照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校本科办学水平合格评估的标准,采取得力措施,将该作为学校的重点工科专业来建设,重点保障该专业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为了更好地搞好学科与专业建设,在2006年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申报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并获得批准立项建设,成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本专业于2009年列为院级特色专业,同年申报湖南省特色专业,被评为湖南省级特色专业,这些举措对于加强本专业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系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管理,贯彻现代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目前,本专业共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16人;教师中有博士4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4人。此外还有实验人员11名,其中高级实验师6人,实验师4人,硕士研究生4人。网络工程专业共有在校生316人(其中07级91人、08级77人、09级65人、2010级70人)。

本专业教学环节设施完善,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设有计算机通用实验室9个、操作系统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实验室、网络性能分析与测试测试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程控交换实验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同时建有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实验室、数学建模实训室、大学生电子设计与创新的电子实训室等共23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957万元,设备总台套数为2125台(套)。近四年来,学院投入教学仪器设备经费423万元,实验教学仪器的更新率达到了50%以上。实验室用房面积达到4200平方米。实验项目开出率为100%,其中有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课程占整个实践性课程的95%。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实验室的各项制度齐全、管理科学规范、实验人员配备基本合理、实验室各种日志登记清楚,财产帐、物、卡相符,对已开出的实验项目能够做到“一人一机”或“一人一台(套)”的要求。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配备有多媒体教室10间,其它教室12间。可共享学校图书馆的90万册图书资料,中外文期刊1400种,电子期刊7000余种,电子图书14万种。其中计算机专业图书资料8.28万册。校图书馆是中国知网的包库用户,能较好地满足了网络工程专业师生的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2.本专业建设目标、成效和特色概述

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指委提出的以“培养规格分类”为核心思想的计算机专业发展规划、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办学定位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确立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定位:

“立足娄底,面向湖南,辐射全国,服务地方”,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网络工程设计研究、系统集成、网络开发、网络管理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定位要求,我们制定了本专业建设五年规划的总体目标:力争在五年内,通过改革和建设,将该专业建设成为一个专业定位合理、办学思路明确、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教学管理规范的省内有一定影响的本科专业。并制定了教学改革、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分期建设目标。

根据建设目标,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特色:

1、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加强应用技术研究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为依托,汇聚学科人才,凝练学科方向,构筑学科平台,培育办学特色。积极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已初步形成了“学科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加强应用技术研究”的办学特色,在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多媒体技术、机器学习、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应用性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形成了一批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成果。

2006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共主持教学科研课题69项(科研课题42项,专利1项,教课题27项)。

科研立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流动基金1项、主持铁道部科技攻关项目1项,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项目1项,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二)和863项目(排名第五)各1项、参与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排名第二),主持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青年项目4项和一般科研项目13项,市级4项(其中重大专项1项,经费100万元)等。

教改立项:主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省教育厅教改项目5项,全国高教学会教改课题1项,院级教改课题19项。

科研论文:本专业教师近四年共发表科研论文230余篇,其中国际检索刊物35篇(SCI检索8篇,EI检索26篇,ISTP检索1篇),核心期刊75篇。主编教材18部,副主编和参编教材9部。

2、“学历文凭+技能证书+专业特长”教育已初建成效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特别是对IT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围绕“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形成了新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具有(1)课程设置新颖,既考虑了专业基础理论,又充分考虑了IT人才需求的主流要求,(2)培养方向的多元化,突出对学生特长的发挥,(3)加大实践型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我们对本专业学生开设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就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环节,实践性环节所占学分超过总学分的30%。同时制订必要的措施加强对实践性环节的过程管理与效果考核。

3、打造“对口就业、高薪就业”的就业目标

实用型人才是指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企业级的项目开发与实训经验,毕业后可直接被企业使用的人才,是对口就业与高薪就业的基础。

我们通过开设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挑战杯、考研辅导班等各种培训辅导,为参加挑战杯、科技创新的学生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等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广泛开展进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一种较佳的选择,我们已经在2006级、2007级毕业生中实行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生利用生产实习的时间(8周)到实习基地(公司)参加面向企业级项目实训,企业将其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校期间可接受到企业级项目开发的初步经验,为学生就业进军IT领域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加项目实训内容与时间,为高薪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采取上面一系列措施,使网络工程专业在“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二、立项以来专业建设实施情况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调整、实施情况及效果

1、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调整

学院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我院的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基础扎实、全面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定位上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定位,我们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2006级):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训练,具有较强的分析、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能适应本学科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研究、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和应用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本专业的定位,确定了本专业构建“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以实施,实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基础与应用兼顾。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职业道德。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设计、应用、系统集成和系统安全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网络研究、开发、设计与应用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是:

1.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

2.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具有设计、开发及系统分析和组建网络的能力。

3.掌握网络软件开发、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

4.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设置方法,具有网络管理能力。

5.掌握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动态,具有继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7.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高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

培养方案中的学制与课程结构及比例等要素符合教育部关于该专业的内涵。根据教育部要求,按照培养方案规定,我们实施四年制学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如下专业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离散数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站设计、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现代通信原理、光纤通信技术等等,设置了如下主要专业实验: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工程、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库原理、电子技术实验、网站设计、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现代通信原理、光纤通信技术、多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等实验,专业课程(含选选修课)开出实验课的比例占课程总数的85%以上,2006级中有4门课程开设了课程设计。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计划,如2010级的培养目标修改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系统地掌握网络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实际应用训练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强的网络系统分析、实践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开拓创新意识,能适应本学科技术发展的要求,在科研、企事业、行政管理、教育等部门从事网络工程研究、设计、集成、管理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改为:

1.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

2.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具有设计、分析和网络系统集成的能力;

3.掌握网络软件开发、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

4.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设置方法,具有网络管理能力;

5.掌握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动态,具有继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7.计算机水平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或达到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级水平的要求;

8.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高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

9.了解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10.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以上,体育达标。

在2010级的计划中有6门课程开设了课程设计,逐步实现了对“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突出对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2、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真编写、修订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体系,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几个实践教学环节。切实加强本专业的管理和建设,较好地完成了本专业建设工作,在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上实现了双丰收。

本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实践创新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自2006年开始招收网络工程本科以来,该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与专业技能资格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有:

2006级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共90人,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考核及格率达88.80%。大学英语四级合格率71.9%,六级合格率7.9%。17人报考参加2010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有7人上线。

2006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获中级职称以上资格16人(软件工程师2人,网络工程师14人),获全国计算机等级网络三级证书23人,四级证书9人。共获证48人,获毕业人数的53%。加上学生获取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OSTA)证书、计算机行业认证等,获各类证书的学生数占总学生人数的70%以上。其中学生王实、张丽俏在2007年下半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分别名列全省网络工程师级别的第一名和第四名。

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数学建模获国家一等奖1项,国际数学建模(MCM)二等奖1项,湖南省数学建模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3名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竞赛二、三等奖,学生参加湖南省“挑战杯”创业大赛获湖南省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4项,学生在科技创新计划中获省级立项1项,院级立项4项。06级学生李武同学被选拔到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学习。

(二)课程建设和改革情况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从网络工程专业招生已来,我们非常重视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两次大的修订,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我们成立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小组,深入用人单位、IT公司和培训单位、网络公司调研、了解网络工程人才的需要和知识能力结构,并与长沙蓝狐网络科技公司共同建设省级特色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对培养方案进行较大的调整。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该课程体系是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其教育内容和知识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3大部分及17个知识课程体系构成。每个知识课程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知识单元又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一般知识单元。其中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离散数学、电子技术基础、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站设计、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现代通信原理、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无线网络及其应用技术、TCP/IP原理及编程、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应用密码学、人工智能等。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网站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设计,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课程设计/网络性能分析与测试课程设计/Java EE程序设计与应用课程设计以及网络工程创新实践。

课程设置中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实践必修课安排合理,本专业06级目前实际所开出专业选修课学分数为32分,占总课时的20.48%(>20%),占专业课时的31.28%,并开设全院性公选课18门。

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与改革,已有《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2门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其中《微机原理与的接口技术》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有《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大学计算机基础》5门课程被批准为院级精品课程。同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为省级精品课程。

2、课程改革新思路

本轮课程改革推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和课程团队建设制度,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对专业主干课程全部按照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来加强建设。同时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确定教师的授课对象,将优秀教师安排到专业基础课上课,根据课程的要求逐步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3个月以上的计算机工程项目的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以保证课程教学的质量。

3、加强教材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教师近几年共主编教材18部,副主编和参编教材9部。其中由戴经国教授、羊四清教授主编的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获湖南省优秀教材。

(三)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案”。该方案包括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方面的内容。实践教学方案完备,并按照培养方案能开出所有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了各项实践性教学环节,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

三性实验达到68%,实验开出率达100%。

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研究,主要体现在:

1、对课程实验内容进行整合,改革以往以课程开设实验项目的做法,改革到以知识点为基础的模块化实验项目的开设,有效地克服了实验内容重复、单调的弊端。构建了综合布线、网络互连、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测试、网络编程等六大模块,按模块设置实验项目,设置必做实验与2倍以上的选做实验,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方式,达到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2、开展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平台”建设与研究,该项目已申请了校级教改立项,目前正在实施之中。

3、由企业的专业工程师来校指导课程设计,设计难度、层次、技巧有所区别的研究性和开发性课题,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开发。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程序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利用Java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兴趣,为后继课程的开展作好充分准备。

(四)教学研究与改革情况

1、教学研究及成果

根据本专业定位以及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我们加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力度,制定了系列鼓励教师教学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提出了以“加强素质教育为重点,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方案。以网络应用和软件开发两个方向为教改重点,推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团队建设,2009年由戴经国教授主持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立项为院级教学团队,2010年由羊四清教授主持的“程序设计”教学团队立项为院级教学团队。同时由羊四清、易叶青参与的“数学建模”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立项。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与实习工作,突出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积极鼓励专任教师大胆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开展教学研究。

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向兄弟院校学习,本专业的教学教改思路明确,课程体系改革已初见成效,在培养模式及实施方案上初步形成了该专业自己的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专业教师共承担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规划重点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和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3项;获教改课题经费15.05万元。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3篇;主参编教材27部;

2010年由郭广军教授主持的《面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获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报送省教育厅,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获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一等奖(评奖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

1)教学方法改革

(1)基本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①启发式教学:可通过先果后因、分析提问、编程互动、程序调式等,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参与,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答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讨论式教学: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适当安排讨论互动环节。

③案例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讨论待解决的问题,以更深入地展开学习,其实施过程有若干个角度。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恰当、有趣、易于说明问题的小范例,教师演示学生参与完成;以“大作业”的形式引进典型案例,基本概念的阐述和应用性操作围绕该案例展开,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中,对已有的案例进行剖析,模仿案例设计完成类似的应用系统开发。

④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是应用开发能力培养重要途径。通过“提出项目、分析设计、编程测试,边学边用,总结完善”的过程,在项目情境教学中体现出面向应用、共同协作、互动创新、发扬个性的教学风格。具体实施设置在第三阶段的实践环节,提前作好整体规划、分组设计,然后学生演示、教师总结,使得群体思维与智慧为全体学生所共享。

(2)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突破重点与难点,培养应用开发能力

①对于基础知识点采用“多媒体课件+启法式+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即让学生带着问题,教师采用启发式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重点、难点的突破。

②针对应用技术知识点采用“多媒体课件+活代码+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法”相结合。即让学生带着任务,教师以活代码通过案例或项目,借助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应用开发能力培养。

(3)引入双主模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

①双主模式教学方法:在应用与提高部分的讲授中,介绍开发企业级应用系统的一些高级编程,涉及到的知识点深、知识面宽,难度较大,主要在第三、四阶段的实践环节中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非自始至终,其角色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②研究式教学:方法一,在课程设计中,指导学生作小课题,要求学生设计、实现并调试成功某个小型应用系统。方法二,把课程教学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即把一项规模较大的工程设计项目引进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通过实践获取知识。

2)教学手段的改革

(1)课程组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或实验室中进行互动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Java语言程序设计在线教学系统提供了集成化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了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开设了学习论坛和网上答疑等互动教学。

(2)注重应用动手能力,改革考试考核方式。除了常规理论考试之外,还通过机试、课程设计考试、答辩式考试等多种形式,使考教相融,学教互动。

在教学手段上,实现了由黑板+粉笔过渡到多媒体进行教学,本专业所有课程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占所开专业课程的100%。

4、实践教学

为有效地落实培养方案中对实践环节教学的要求,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案”。该方案包括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方面的内容。实践教学方案完备,并按照培养方案能开出所有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了各项实践性教学环节,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在每学年的实践教学任务书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此外,我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生课外活动,使学生随着专业理论的学习,专业综合素质也同时得到了全面培养。学生成立了“计算机协会”。从2006年度开始每年度均开展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从2007年开始,面向本科专业学生开展数学建模培训与竞赛工作,从2006年开始开展挑战杯竞赛,从2007年开始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工作。把学生的课外活动与专业理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比赛中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学生,我们都吸收他们参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实践,使他们受到更多的锻炼和培养,向“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我系一贯强调在学生的基本专业理论与基本技能方面,应加强培养,严格要求,努力提高。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开展了各类提高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活动,很好地促进了我系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提高,收到较好的成效。

(五)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服务经济社会相结合情况

1.学生的基础理论与综合素质

本专业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具有设计、分析和网络系统集成的能力;掌握网络软件开发、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设置方法,具有网络管理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挑战杯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使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有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了软件设计、网站建设与维护等相工作。

2.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挑战杯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广大同学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精力。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在科技创新计划中获省立项1项,院级立项资助4项目。学生王实、张丽俏在2008年下半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分别名列全省网络工程师级别的第一名和第四名。

我们狠抓学生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IT项目培训、毕业设计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06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为社会各界开发的网站50个多个,开发应用软件达10余个。参与大型网络规划项目2个。

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数学建模获国家一等奖1项,国际数学建模(MCM)二等奖1项

参加湖南省数学建模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参加省程序设计大赛获湖南省第三届程序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3名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三等奖

学生参加湖南省“挑战杯”创业大赛获湖南省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4项

学生在科技创新计划中获省级立项4项,院级立项8项。

07级学生李武同学于2009年下期通过雅思考试考入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学习。

06级学生朱昭君同学获全国“激情奥运,阳光校园”征文比赛一等奖。

社会声誉: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因此,本专业的办学得到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六)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包括高水平教师引进和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情况)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3人,承担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不含学院通识公共课)的教学任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科研学术梯队。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14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5%。专任教师中有博士4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3人,博士和硕士占专任教师比例达100%。专任教师的专业结构合理,1人为数学专业,其余均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如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软件理论、系统结构。教师的学缘结构合理,大部分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相结合,符合专业需要。

专业学术带头人羊四清教授(博士在读)为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计算机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个,发表学术论文20篇,主编教材12本,编著教材1本,申请专利1项。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院制定了“双百工程”,即在学院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前使学院教授人数达到100人、博士(含在读)人数达到100人,每年学院都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和培养经费的投入,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报考硕、博研究生。同时学院还制订了“双高”人才引进与培养的优惠政策,政策中规定学院自己培养的教授或博士享受外面引进的教授或博士的同等待遇。

为保证网络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几年来,在师资建设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除选派青年教师到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脱产或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外,2003年我系与武汉大学联合举办软件工程硕士班,2004年、2005年我系与湖南大学联合举办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校教师和工程硕士学位班,到2009年全部取得了硕士学位。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四年时间,共引进计算机专业教师8名,其中博士2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名。

(3)加大岗位培养力度。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制定了培养计划;每年对新进教师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考评,除学院对新进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外,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还要进行系内培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各种教学经验专题讲座,实行青年导师制,要求青年教师跟班听指导教师授课一学年,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正式上讲台前还要进行严格的试讲,试讲合格者方能上岗。并在新教师到校上课后1月左右再安排一次由系教研室成员参加的试教活动,迅速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4)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国内访问学者、参加各种进修、培训和国家级认证考试。2006年以来,3位教师被评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0余人次去国内著名高等院校进行学习、考察、培训,6位教师参加工业与信息化部组织的网络安全技能培训,并获相关证书。2010年共派遣了6位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工程项目胶产实训,主要方面有3位教师参加了网络工程项目实训,2位教师参加了嵌入式系统项目实训,1位教师参加活动了.net项目实训。

(5)鼓励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院主办的各项教学活动。系里每年举办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保障人人过好教学关。如每年选派2-4名教师参加省计算机学会年会,计算机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院讲师、助教教学比武等。

经过几年培养,取得明显效果。2006年以来,本专业有4名教师晋升为教授、10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15名教师晋升为讲师或实验师。四年来,有14名教师获硕士学位,4名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同时,我们积极引进人才,引进博士研究生3人,引进硕士研究生6人。在院第一届和第二届院十佳教师评选中,我系羊四清老师和陈代武老师分别荣获院十佳教师荣誉称号,另外在学院举行的讲师和助教教学比武中,我系教师在比赛中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

长期以来,我们注重对教师师德的培养,要求教师把教书育人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注重对教学过程的检查和监督,每学期均进行教学检查,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系部教学管理人员坚持每天查课制,以督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结果表明教学效果优秀教师占85%以上。

(七)学校支持特色专业建设的政策、措施

1、加强领导:学院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联合成立特色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领导,使特色专业建设朝规范、高效、有序的方向发展。

2、政策支持:在人、财、物和对外服务等方面给予特色专业建设充分的支持。在招生、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进修、实验室建设、教学场地、图书资料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特别是支持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学习深造,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重要保障。

3、配套投入:继续依靠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增加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另外加大办学资金筹措力度,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特色专业建设步伐。学校在保证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配套建设经费足额到位的情况下,特色专业建设的配套经费至少按照最低配比1:1按时足额到位。

4、强化管理: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为特色专业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建学院品牌,加强招生宣传和就业指导工作,提高社会声誉,确保生源数量和质量。

5、校企合作:采取国内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拓宽办学空间,增强办学实力。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和合作,及时掌握企业对IT人才需求动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

6、专项扶植:学院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参加各项竞赛与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并对获得省级以上各种荣誉给予奖励,为培育专业特色提供重要保障。

7、监督检查:定期检查督促,监控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情况,并向教育部主管部门报告项目执行情况。

(八)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情况,包括省级、学校和自筹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

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已投入经费43.5万元,经费解决办法主要有:(1)上级主管部门的拨款15万,(2)学院专业建设配套经费15万,(3)自筹13.5万。

经费使用情况:

1、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期间引进博士2名,教授1名,每人安排科研启动经费5万元。同时安排3万元用于专任教师培养,主要是在选送6名人到各类企业进行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项目实训培训,为培养“双师型”师资,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开发能力所必需。

2、教学改革:在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实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研究,争取省教改立5项,有1-2个项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已投入3万元用于教学改革与研究。

3、教学基本条件:主要是用于实习基地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重点扶植建设1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已投入经费0.5万元,新建实习基地2个投入2万元。

4、课程与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已投入5万元。同时为加强对学生项目实训能力培养,需购买企业级项目开发安全与开发平台,预计经费4万元(正在做)。

5、科学研究经费:为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按照现行制度需投入一定数量的项目配套经费与科研奖励经费,此项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自筹经费,已投入10万元。

6、特色项目建设费:主要用于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如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的组织、培训与参赛和奖励费用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重点特色项目,争取获国家级奖励,出高水平的成果,已投入经费10万元。

(九)特色专业建设成效在校内外产生的影响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坚持“紧跟信息科学前沿技术发展,注重科学素养与专业理论技术基础,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专业发展思路,对网络工程专业我们构建了以“实用型、复合型”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以上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反复调研和多次修改,制定了以网络设计与管理、网络软件开发和计算机工程应用为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并按照“实用型、复合型”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教学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形成了以下特色:

(1)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加强应用技术研究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为依托,汇聚学科人才,凝练学科方向,构筑学科平台,培育办学特色。积极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有利于促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改善专业办学条件,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搭建好网络工程专业平台,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探索课程内容的发展规律,提出在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指导师生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科与专业的共同发展。我系已初步形成了“学科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加强应用技术研究”的办学特色,在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多媒体技术、机器学习、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应用性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形成了一批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成果。

(2)“学历文凭+技能证书+专业特长”教育已初建成效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特别是对IT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围绕“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形成了新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2006级培养方案为例,该方案具有:(1)课程设置新颖,既考虑了专业基础理论,又充分考虑了IT人才需求的主流要求,(2)培养方向的多元化,突出对学生特长的发挥,(3)加大实践型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

在突出实践能力方面首先是加强双师型(教学型、工程型)师资的培养,使教师既能担任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又能担任项目实训、项目开发的教学,同时采取由企业的项目工程师直接来校承担课程设计,如对2006级网络工程专业课中的《JAVA程序设计》的课程设计就聘请了美国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公司)的项目经理来校指导,2007级网络工程课程的课程设计由长沙蓝狐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来校指导,使学生能够在“项目实训”获得工程项目的开发经验与技能;其次是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项目开发实训场所;最后鼓励学生报考软件设计师资格与水平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OSTA)认证考试,对通过者给予奖励学分。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我们对本专业学生开设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就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环节,实践性环节所占学分超过总学分的30%。同时制订必要的措施加强对实践性环节的过程管理与效果考核。

(3)“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教学手段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突出。

请进来----聘请了全国几大计算机专业实训机构来校承担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共承担了本专业4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走出去----我系已陆续派送了17位教师全脱产到实训机构进行专业技能与项目开发的培训,学习时间从1周到1个学期。其中08年选派了10人参加短期学习,2010年上期选派了4人参加为期半年的企业培训,2010年4月份派3人工信部举办的网络安全培训。

(4)打造“对口就业、高薪就业”的就业目标

实用型人才是指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企业级的项目开发与实训经验,毕业后可直接被企业使用的人才,是对口就业与高薪就业的基础。

广泛开展进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一种较佳的选择,我们已经在2005级、2006级和2007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毕业生中实行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生利用生产实习的时间(8周)到实习基地(公司)参加面向企业级项目实训,企业将其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校期间可接受到企业级项目开发的初步经验,为学生就业进军IT领域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加项目实训内容与时间,为高薪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月薪在300元以上的比例在20%以上。

在2006级网络工程本科毕业生中,已有36人利用在公司实习的时间,不断了解公司的实训体系,自觉参与公司举办的计算机项目实训,而对于参加了项目实训工作的同学,由公司与学生签订对口就业协议,保证了这一批学生“高薪就业、对口就业”的就业目标。2010届网络工程本科毕业生中达到月薪3500元以上的高薪就业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40%。

通过采取上面一系列措施,使网络工程专业在“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三、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设想

网络工程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师资队伍中,高职称高学历的比例偏低,特别是教授与博士的数量偏少;

二是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缺少国家级科研项目、高档次的科研成果与教改成果奖;

三是教学经费投入还需加大,硬件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实验教学场地还须扩大一倍。

据此,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考博、进修、访问、引进等具体措施提高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比例。

(二)加大科研投入,鼓励教师出高水平科研成果,鼓励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争取国家级科研和教改立项,力争省级教学成果奖。

(三)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以确保教学需要。加强实训环节的教育,使专业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强,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培养更多的计算机专业拔尖人才。

专业建设负责人:羊四清

2011.6

上一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校级特色专业特色培育与落实情况
下一条:网络工程特色专业特色培育与落实情况
关闭窗口
 

行政办: 百全楼110 | 教务办: 百全楼213 | 邮编: 417000 | 电话/传真: 0738-8377309
@2003-2015 版权所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