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9-25 点击: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张国宏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应当遵循的四项主要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一条首要原则。可以说,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科学理解、准确把握、自觉实践这一原则,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学习型党组织必须具备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学习速度小于变化速度等于死亡,是当今世界普遍适用的一条基本定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使学习速度大于变化速度,以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时代要求,不断创新发展。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必须克服僵化、滞后的思想,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刻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基本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创新和完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理念、内容、载体、方法、机制,努力提升学习效力,使党组织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先进性,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而奋斗。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基本前提,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客观基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创新性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根本之道在于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并不断正确地回答时代提出的崭新课题。我们党89年的发展历史也一再证明,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切创新和发展,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按照科学理论的基本特性,从变化了的时代和实践的客观实际出发,善于总结实践中积累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其中,坚持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求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求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过程中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支撑。

新形势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准确把握四个着力点学习型党组织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它要提升的能力不是一般的管理能力,而是执政的能力,是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并成功运用于实践。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所面对的实践就像东方升起的太阳一样每天都是新的。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与发展着的中国新的实践相结合。在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着的中国新实际,就是中国在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中的科学定位以及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改革发展的实际,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具体说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准确把握以下四个着力点。

——必须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马克思主义总是与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相联系,通过回答时代课题不断获得新认识,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过程中得到丰富发展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一定要了解世界形势,把握世界大势,引导党员干部始终站在国际大局和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思考和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全面分析判断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深入研究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背后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既要看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便利,又要看到我国受到发达国家的经济优势、技术优势的压力,尤其要看到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还处于国际产业分工链的劣势位置;在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既要看到我国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参与解决重大国际问题、地区热点问题等方面的话语权、影响力日益增强,双边多边合作机会愈益增多,又要看到各方面都要遏制、牵制中国的和平崛起;在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进程中,既要看到推介中华文化、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极意义,又要看到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尖锐激烈的斗争。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既需要深入研究贫困、人口、生态、恐怖主义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需要深入研究别国执政党的治国理政,借鉴别国执政经验。

——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人民生活、国际地位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总体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的具体特征和表现,以及所产生的具体政策需求。这一国情实际,是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客观基础。我们制定规划、研究政策、作出决策、考虑问题、落实工作,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国情党情省情市情出发,研究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深入调查、严格论证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必须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应该看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社会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巨大变革,各种矛盾大量涌现,呈现出新旧矛盾相互交织、长期性矛盾和阶段性矛盾相互交织、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要在大变动中抓住大机遇、迎来大发展,在矛盾交织中探索新途径、实现新突破,必须在思想上有新解放、实践上有新创造、理论上有新发展,必须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研究解决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当前,要紧密结合解决社会重大现实问题、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特别要紧密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践,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工作,努力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

——必须准确把握、科学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途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是要大家从火热的改革开放前线回到书斋去,而是要从办公室、会议室、文件堆走出来,走到实践中去,走到群众中去,进一步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源泉中获得解决今天新问题的灵感和知识,进一步在实践创新中进行总结提炼、推进理论创新并找到解决今天面临的复杂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既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宏大时空和广阔视野,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趋势和未来走向,又要注重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创造的局部性、阶段性的现实经验,进一步揭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的具体规律,增强我们科学地运用客观规律的本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就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始终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党的理论武装的生命力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并不断用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的过程。当前,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指导实践,就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的独特经验,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科学回答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并被人民群众自觉地用来指导自己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指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伟大成就。当今世界在变化,国内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要求我们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都应自觉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忠诚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