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9-24 点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的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有效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在十七大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这一表述强调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心理素质。由于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响应国家号召,采取有力措施来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我国高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价值取向和指导思想在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个高校都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思想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必修课,辅之以日常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通过授课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然后通过知识考试来检测和评价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却忽视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如动机、态度、理想、信念等,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

2.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各有特点,缺一不可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属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以及相关的理论,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的理论基础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个体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择业﹑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而进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一定共同点,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解决人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教育对象都是大学生,都关注于教育对象的整体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都是主要借助语言的力量进行的精神性、主观性的活动,为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最终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不仅德才兼备,而且身心健康。

3.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

3.1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诉求。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中的特殊群体,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最终目的和本质诉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塑造和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对其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的急剧变迁,大学生往往面临种种的困惑与冲突,部分大学生甚至存在价值真空、精神颓废、内心孤独、道德堕落的精神状态。这些冲突和矛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和合理的解决,大学生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其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出发点,才能够让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3.2充实思政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哲学思想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问题,其中,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道德教育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然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学习、情感、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往往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显然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必须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进去,引导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各种心理困惑,并且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所以说,心理健康教作为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能够从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使存在各种心理异常表现的学生尽快缓解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危机,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很好的弥补思想政治教育所忽略的方面,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3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健康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入情入理,富有成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终要通过大学生的生活才能发挥作用,不转化为生活,就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不转化为生活,个体的思想品德就没有一以贯之的特性,就是容易消失和变化,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正是关注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情感的重要体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大学生的真实需要和想法,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意愿和呼声。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心理讲座、个体心理咨询等各种途径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从而增强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和情感支持,增强高校学生的心理调试能力,强化心理危机的预防,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4.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途径

4.1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构建起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配合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整合,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心理基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前提,从而把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各自的侧重点,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往往和心理问题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大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借鉴、吸收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结合、联系渗透,以有效解决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还要正确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健康心理中的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4.2关注大学生的现实想法和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关注当代高校学生的真实思想状况及思想变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广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充分了解学生、事事关心学生、时时依靠学生、处处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就要根据不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从而促进教育对象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对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毕业生择业以及青春期情感、恋爱等问题开展系列的讲座,有的放矢地解决关键问题。再比如有的大学生因就业问题对人生产生偏颇看法,甚至出现过激行为;有的女大学生为了找到理想工作而与有权势的人达成不良交易,面对这些情况,高校应该对于心理出现各种问题的大学生建立长效的心理咨询机制,以“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服务学生”为理念,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倾向问题,全面掌握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调适、矫正、发展学生心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3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形式

高校可以把心理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比如对于大一新生可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公共选修课,引导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可以开设《恋爱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等课程,引导他们转变观念, 调整心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则开设《就业心理学》、《职业规划》之类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就业压力,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等等。除了课堂教学之外,高校还可以在课外多开展与增强人文素质相关活动,让大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比如高校可以在周边社区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基地,通过走进敬老院、中小学校,开展义务支教、社区服务、公益演出等活动,让大学生深入学习先进精神理念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珍爱生命、感恩成长”为主题的感恩公益活动,帮助大学生学习如何接纳和关心别人,体验坦诚、激情、付出、和谐精神及处世态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网络咨询、团体训练辅导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积极健康的面对大学生活。

5.结语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在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各种途径来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全面掌握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资料:

[1]陈福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杨超.现代德育人本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