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首页基本信息招生考试财务资产收费人事师资教学质量学生服务学风建设学位科学外交合作其他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
主动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主动公开>>正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7-12-27 14:57     (点击: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创建于1978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普通本科大学,学校具有招收硕士研究生、本专科学生和留学生资格。学校位于湘中明珠”—娄底市,娄底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娄底高铁站仅10分钟车程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是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平安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校园占地面积56.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9.2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594.84万元,有馆藏图书127.17万册,电子图书306.23万册;教职工1149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6423(其中硕士研究生100)

学校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法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体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15个教学学院,本科专业4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法、教、文、理、工、农、管、艺等9大学科门类。

2016-2017学年,学校坚持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与特色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质量为中心,以双一流建设为重点,以抓好党建为保证,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126项,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37项,获得专利授权109精细陶瓷与粉体材料获批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立项;与地方共建的娄底市地方科研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基础平台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实验室建设立项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金蝶商学院学校成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高校和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成员;学校被认定为首批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与娄底市人民政府合作创办实体性创新创业学院——娄底创新创业学院《地方本科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连续8年获得湖南省省直单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7年获得湖南省平安单位2016年成为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2017年被授予湖南省十大平安学校荣誉称号,全省仅3所高校获此殊荣。

1 本科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1.1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围绕根植娄底,面向湖南,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稳步推进产教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接受系统应用技能训练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1.2 本科专业设置

201612月,学校开设有4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理为主体,涵盖经、法、教、文、理、工、农、管、艺等9大学科门类。通过多年持续努力,学校已初步形成符合办学定位,适应社会需要,理工结合、文理交融,多学科协调发展,并全面对接地方产业需求的专业结构体系。

1 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个数

比例

1

经济学

金融工程

1

2.04%

2

法 学

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2

4.08%

3

教育学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文教育、学前教育(含中外合作)

4

8.16%

4

文 学

汉语言文学、英语、秘书学、商务英语

4

8.16%

5

理 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应用心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生物技术

8

16.32%

6

工 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网络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物联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工程

13

26.53%

7

农 学

农学、植物保护

2

4.08%

8

管理学

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

7

14.28%

9

艺术学

美术学、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学、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表演

8

16.32%

专业合计

49

100%

1.3 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6423人(其中研究生100人,本科学生15924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学生的比例为96.96%

1.4 本科生生源质量

2017年,我校共有49个本科专业招生,其中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本科生4216人,到校率97.41%,生源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足球和定向越野两个项目面向全国招收高水平运动员,2017年分别招收7人和10人。适时对原有专业进行调整,继续实施优质生源奖励措施,生源质量稳中有升,其中,艺术类专业超过投档线近40分。

2 师资与教学条件

2.1 师资队伍

学校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修改完善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在职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实施办法》等系列制度,加大引进力度,加快引进步伐,2016年新增博士18人,机械工程学科引进学科团队一个。学校现有教职工1149人,其中专任教师725人,正高职称76人,副高职称261人,博士104人,硕士612人,外聘教师158人。有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省级学科带头人等各类人才57人,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有双师型教师246人,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得到了良好的保障。

2016-2017学年,教授主讲本科课程有67人,占教授总人数的86.57%。全校开设本科课程1702门,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占总课程门数的38.66%。共开设本科课程5077门次,其中教授讲授1450门次,占开课总门次的28.56%

2.2 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采取基本+专项预算经费模式,从教学日常运行、教学设施与设备、实验室建设、质量工程专项多方面投入经费,优先保障本科教学工作。近三年教学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投入教育经费2834.91万元、3893.93万元、4422.39万元。2014年、2015年、2016年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分别为2098.59万元、2659.45万元、2723.82万元。 2014年、2015年、2016年教学改革与建设支出分别为736.29万元、1163.61万元、1520.47万元。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2015年开始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投入,2015年、2016年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支出分别为718.72万元、708.87万元,在2014年的基础上增长了80%左右。近三年每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1100万元以上,投入图书购置费200万元以上,基建工程投资5000万元以上,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1  3年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对照图

2.3 教学用房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6.42万平方米,生均1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6.19万平方米, 生均3.77平方米。全校有教室座位数14752个(其中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为14116个,外语教学计算机机房座位数636个)。图书馆面积2.72万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2196个。拥有学生宿舍面积13.16万平方米,生均8.01平方米;体育馆面积1.5万平方米,生均0.94平方米。拥有体育运动场56个,面积8.70万平方米,生均5.3平方米。教学用房条件能基本满足各项教学活动的需要。

2.4 图书

学校现有馆藏图书127.17万册,生均77.08册,2016年新增图书3.22万册,纸质期刊1155种。电子图书306.22万种,当年新增72.05万种,电子图书306.23万册,有清华同方CNKINextlib网络文献全文数据库、SpecialSci同道外文数据库、EBSCoHost等大型电子期刊数据库5个,其它类型专题数据库31个,中外电子期刊38409种,电子文献资源总量达到了521T2016年,图书流通量达82.22万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达1082.13万次,图书资源利用率较往年有较大增长。学校还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建立了图书资料共享。

2.5 仪器设备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4594.84万元,生均0.88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688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13.08%。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0822台(套),合计总值10638.84万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148台(套),总值3376.66万元,按本科在校生15924人计算,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为6681.01元。

2.6 信息化建设

有线网络实现了全校楼栋全覆盖。现有网络核心机房1个、数据机房1个、灾备机房1个和信息中心服务大厅1个。校园网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和GPAN网络技术,形成10000M核心到汇聚交换机,1000M交换到桌面的网络拓扑结构,覆盖了全部教学楼、办公楼、教工宿舍、学生宿舍,信息点共计13035个,各类网络用户达万人。有学校主网站1个和50个二级网站,采用网站群技术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稳定性。

数字化校园项目建有4个信息化基础平台、14个应用系统和集成10个学校现有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综合信息门户平台、数据中心平台、协同办公系统、毕业生离校系统、迎新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校园地理信息系统、邮件系统等平台已正式使用,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国资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运行良好,基本实现了学校各主要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和自动化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校园一卡通项目中的食堂消费、热水及校内超市消费、门禁、图书借阅、考勤等功能使用良好。

学校有网络教学资源总计48个,其中重点加强了精品课程建设,目前建有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51门,数据总量达351GB,另外还购买了尔雅通识网络课程,现有课程门数25门。有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等数据库36个,其中外文数据库5个,通过移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数字资源的移动阅读。拥有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可实现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

3 教学建设与改革

3.1 人才培养方案及特点 

学校下发了《关于制订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全面启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本方案要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地方性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基本要求,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稳步推进产教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如下新的特点:

一是坚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以OBE成果导向理论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毕业生能力要求为基本要素,构建课程与能力矩阵,重构课程体系。

二是紧扣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各专业根据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和学生就业导向,可动态设置应用型专业方向或方向模块课程,倡导专业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方案中各专业独立设置了10个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分布在大一到大四各学期,充分体现了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指导思想。

四是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新版培养方案中,文、教、法学科门类实践学分占比均高于30%经、管、理学科门类实践学分占比均高于35%工、农学科门类实践学分占比均高于40%,艺术类学科实践学分占比超过了50%。倡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业实习时间大部分安排了16周集中实习时间;教育类专业鼓励开展为一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

五是坚持贯彻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在2016版培养方案开设了《专业导论课程》,且每学期安排专门的2周用于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设计)教育,以上所有课程的开设均要求有企业参与,充分引进行业企业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六是注重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建立主辅修制、学分互认机制和创新与技能学分认定机制,部分专业将一专多证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辅修其它专业,支持学生到国内外大学修读与本专业相同(近)课程或学习交流。体现了注重个性发展,灵活设置特色专业方向和各类选修课程;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要求学生修满10个第二课堂学分才能毕业。

3.2 专业建设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围绕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与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一方面抓新专业建设,一方面抓专业调整,同时围绕专业建设开展了专业立项建设及相关工作,以推进专业建设。

一是加强新办专业的建设。2016年结合市场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新增环境工程、植物保护、物流管理、舞蹈表演和中外合作学前教育等5个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同时成功申报社会工作、数字媒体艺术、运动训练、园艺4个新办专业。商务英语专业、金融工程专业和书法学专业等3个专业通过了湖南省教育厅与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的专业办学水平与学士学位授权评估工作,到目前为此,已有44个专业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

二是对生源与就业矛盾突出的专业进行专业方向改造,并从2017年下期开始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物理学、生物技术、公共事业管理4个专业暂停招生。

三是紧扣市场需求,采取多项措施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发展,对能源与动力工程、农学、电子商务3个省级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每个专业投入12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对秘书学、学前教育、环境设计、英语4个校级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每个专业投入1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并对上述试点专业进行了中期检查,检查结果表明以上试点专业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是学校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人才培养立项建设工作,已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专业被立项为校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设专业,每个专业支持经费30万元(共3年建设),学前教育(中外合作)、自动化、植物保护、法律、财务管理5个专业立项为校级卓越人才培养试点,每个专业支持经费10万元(共3年建设)。

五是深度开展转型试点专业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从校企合作课程、MOOC、校企合作教材等围绕课程建设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开展转型专业建设。商学院与金蝶(中国)公司联合组建金蝶商学院,成为学校转型发展建立起的第一个行业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与中软国际紧密合作,成为教育部校企合作立项建设专业。

六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手段、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全面修订完善了《2016版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并开始执行。

到目前为止,学校共有25个专业获得了校级以上的立项支持(见表3),占专业总数的比例为51%,取得较好的成绩。

2 专业立项建设一览表

序号

专业类别

专业名称

数量

1

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一五特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

2

2

省普通高校十一五特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物理学

3

3

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特色专业

网络工程、材料化学

2

4

校级十一五十二五特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应用心理学、法学、网络工程、材料化学

11

5

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材料化学

1

6

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材料化学、通信工程

2

7

校级十二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通信工程、材料化学、软件工程、音乐学、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学

6

8

校级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秘书学、学前教育、环境设计、英语

4

9

省级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农学、电子商务

3

10

校级十三五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4

11

校级十三五卓越人才培养专业

学前教育(中外合作)、自动化、植物保护、法律、财务管理

5

3.3 课程建设情况

2016-2017学年,学校重点推进慕课(MOOC)课程、校企合作课程等课程建设,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制(修)订并实施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通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公共选修课程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对课程建设的目标、措施、评价标准以及课程教学规范等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根据课程建设规划和相关管理制度,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切实加大经费投入,按照分批立项建设原则,2016年与2017年分别投入200万元,重点推进慕课课程、校企合作课程、校级公共选修课程以及双语教学课程建设。2016-2017学年,共立项建设慕课(MOOC/SPOC课程25门,校企合作课程16门,面向全校开设校级公共选修课200门。

3.4 教材建设

2016-2017学年,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规划、获奖教材等优质教材选用率为46.12%,教师主编出版教材9部,立项建设校企合作教材19部,教材建设专项经费支出60多万元。

3.5 实践教学

3.5.1 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

目前学校建有校、院两级管理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9个,实训中心6个。2016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688万元,新增比例为11.57%,截止2016年底,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4594.84万元,生均设备值0.88万元。

建设了一批省级以上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实验实践创造优良条件。主要有农田杂草防控技术与应用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个(软件工程专业产学合作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4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等),学校与娄底市人民政府协同育人被立项为省级校地合作示范单位,精细陶瓷与粉体材料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省级示范实验室和实践中心各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电子电工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湖南九龙经贸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创景技术有限公司),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个(湖南瑞奇电器有限公司、宁波太平洋大酒店有限公司),学校被评为省级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一是优化整合实验项目,增加三性实验比重。各专业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科学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大文类、理工类三性实验比重分别达到50%70%以上。二是把实验课时超过16节的课程专门设置为实验课程,并实行实验课程单独考核。三是建设了10个专门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四是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建立实验预约机制,并划拨专项经费,补助开放实验教学工作量。五是大力推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培养。六是积极开展学生学科竞赛,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全年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学科竞赛41项,其中参加省级31项、组织校级10项,获国家级奖励43项、省级奖励118项。学校将学科竞赛确定为各教学院课外实践活动教学任务,对每项学科竞赛均予以立项,并给予专门的经费支持,通过竞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5.2 实习与实训

学校共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134个,比2016年新增27个。2017届学生3918人开展实习,其中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实习的2925人,分成179个实习队参加各类有组织的教学实习,每个队派出1名专职实习带队指导老师,在实习基地实习的人数占比76.32%。在实习单位则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并要求相关指导人员严格按实习大纲要求指导实习教学,同时注重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考核,保证了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质量。

3.5.3 毕业论文(设计)

学校继续执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多样化改革指导性意见》,进一步规范了作为毕业论文替代方式的设计类、正式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学科竞赛的获奖作品、已结题的立项项目、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国家级从业资格证书等六种类型用于替代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在毕业论文的管理上,首次使用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我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为3797人,选题总数为4838个,选题数为学生总数的127.4%,做到了一人一题;其中来自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中完成的课题数为3216个,占总课题数的84.7%2017届毕业论文共安排指导教师519名,教师人均指导7.3个学生,其中高级职称191人,占指导教师36.8%,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指导论文数占87.1%,高学历教师参与论文指导比例逐年提高。毕业论文成绩统计为:优秀等级共158篇,占4.1%;良好等级1757篇,占45.93%;中等等级1801篇,占47.1%;及格等级22篇,占0.6%;不及格等级56篇占1.5%。通过论文的事后抽检,专家们认为本届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较往届论文更加贴近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论文总体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

3.5.4 社会实践

2016-2017学年,坚持两课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模式,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素质,增长了才干,实现了社会实践活动双向受益的预期成效。

一是开展专题调研,助力脱贫攻坚。根据省扶贫办、省教育厅关于组织高校大学生暑期开展情牵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有关文件精神,学校派出了由36名老师和72名学生组成的36支调研队伍,深入新化县16个贫困乡(镇)、108个贫困村开展了为期15天的专题调研活动,进一步摸清了各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对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进行了评估。二是实施情暖童心专项行动,搭建爱心之家。在新化直乐小学、新化长石小学和娄底双江中心学校开设爱心之家暑期支教班,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大幅提升了志愿者的执教水平。继续实施彩虹计划,走访新化直乐、长石村202户农户,拍摄了大量留守儿童照片、视频,通过电话、视频、寄亲情信等交流方式,搭建了当地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的彩虹桥。三是实施阳光众筹,精准对接互联网+和文化扶贫。组建阳光众筹队,通过腾讯公益网、众筹网和追梦网开展阳光书屋和阳光操场的募集活动,为双峰县沙塘乡同乐小学、蛇形山镇希望学校、石牛乡椪田小学等3所学校建设了阳光图书角,添置了阳光体育器材。四是各二级学院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大学生时事政治研究会开展大学生暑期调研,结合挑战杯竞赛,连续7年开展了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社会现实的麦芒计划;法学院依托模拟法庭开展法官助理培养计划,依托娄底市卫计委连续10年开展防艾活动;商学院依托双创学院和企业连续5年开展职要有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美术与设计学院依托书法学专业开展艺术进高墙党支部特色活动;农生院依托农学专业特色开展叶脉书签活动。

中国青年在线、搜狐网、湖南红网、娄底广播电台、娄底公共频道、学院教育电视台、学校网站、红飘网、学院院报、微信微博平台等媒体对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系列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6 教学改革

3.6.1 加强转型发展研究

对学校2015年立项的转型发展重大招标课题进行了结题验收工作,通过项目负责人的专项汇报,总结教学改革的举措、推广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为全校其它专业推进转型发展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学习与推广机会。

3.6.2 加强教改项目研究

2016年立项省级教改课题29项、省级教育规划课题8项,校级教改课题立项67项。继续实施教学改革项目资助办法,对校级一般教改项目资助4000元、校级重点教改项目资助8000元,对省级教改立项项目实行1万元配套。今年对教改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以是否发表了论文作为结题依据,而是以是否对本科教学产生了良性效果为主要结题依据,强调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这些举措对教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016年,我校获得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3.6.3 继续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2016-2017学年立项建设了22MOOC课程,加上上一年度立项的25MOOC课程,共立项47MOOC课程。2016-2017学年立项建设了19门校企合作课程,加上上一年度立项的22门校企合作课程,共立项41门校企合作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大力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混合式(翻转课堂)、案例式、做中学/学中做等教学方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的目标。

3.6.4 加大校本教材的建设力度

2016年开始,学校每年立项20门校本教材,要求必须有企业人员直接参与教材编写规划的制订与教材内容的编写,将企业真实应用案例编入到教材中,以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3.6.5 继续深化考试改革

改革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单一的考核模式,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可以采取线上学习、课堂讨论、线上线下测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组合,通过设置一定的比例计算总体课程成绩,并在个别课程探索使用非标准答案考试,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符合应用型能力培养的要求,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7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率先于20161月在省内高校中成立实体性质的创新创业学院,共有编制数12人,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4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61人,学院为兼具教学与管理双重职能的二级机构。学院全面负责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培训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指导管理创新创业项目,审核认定创新创业学分,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本学年针对2016104个班级以小班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创业基础》、《创业实务》两门通识课程,每个专业开设了《专业导论》等两门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开设了两期创新创业精英班,每班人数30人,学习期限一年,利用周末、寒暑假开展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构建了三学段递进式培养体系;建成了投资总额近500万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中心;评选并聘请了包括国家级创新创业导师在内的导师队伍50人;整合原有正阳大学创业基金会、正阳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打造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园区,目前入驻项目60个;开通了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的学分替换通道。

在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作品《任重道远,携手精准脱贫——基于大湘西三县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调研与思考》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在第十二届湖南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1个省级一等奖,3个省级二等奖和5个省级三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在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共有近900个团队报名参赛,共有16个项目获得省赛资格,创历史新高,3个项目入围现场决赛获得三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鹅友圈项目参加大学生创业世界杯中国赛区半决赛获得优胜奖;学校连续6年主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学生们提前做好职业谋划,先后有4000余人报名参加比赛,在学生中和社会上有较好的反响;学校先后加入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上作了典型经验发言。

3.8 国际合作情况

2016-2017学年,紧扣学校开放式办学定位,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办学。与英国巴斯斯巴大学合作开办的学前教育专业于2016年开始招生,首批招生33人,201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年度评估工作。二是进一步拓展与国(境)外友好合作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分两批赴韩国、德国高校访问交流,积极促进开放式办学。先后邀请了台湾、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7个国(境)外高校代表团来我校交流访问,开展全方位合作。三是积极为学生提供出国(境)交流学习机会,先后派出5批次31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实习和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四是努力为教师创造出国(境)交流访学机会,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赴国外进修、深造,先后派遣4批次15名教师出国交流学习、教学研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五是招收了少量留学生。

4 质量建设与管理

4.1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正确处理本科教学和其他工作的关系,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突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党委会、校务会始终将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教学工作的重要事项与突出问题;建立校院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本科教学过程中的决策、指导、审议、咨询、评估和服务功能;每个校领导联系管理12个二级学院,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每周安排一位校领导带领教务、人事、学工、后勤等部门负责人进行教学巡查,及时发现、处理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每月召开教学工作例会,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每学期开学第一天,校领导与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课堂听课,并即时反馈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出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听课制度》,要求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机关教辅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节,教务处、质量监控与发展规划处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和各学院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二是政策措施保障教学。改革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提高教学一线教师待遇,激励教师潜心教学;强化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优先保证教师主体系列指标,教师教学能力列入重要考察内容,充分体现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坚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送培教师到国内外大学深造、访学,鼓励教师读博,提高学历;支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实践能力。

三是经费投入优先教学。教学工作始终是经费投入的重点,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一直是优先保障教学。2016年度,教学经费总额达4422.39万元,较上一年度增加了528.46万元,有效保障了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购置与维修等教学开支,提高了实践教学经费,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切实落实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四是职能部门服务教学。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提高服务教学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服务师生的能力与水平。如武装保卫处等部门加强校园综合治理,积极创建全国文明校园,连续7年获得湖南省平安单位2016年成为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2017年被授予湖南省十大平安学校荣誉称号,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科研处积极推进科研反哺教学,支持教师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参与学科竞赛;宣传部紧紧围绕教学开展宣传,如2017年摄制的彰显师生风貌与学生学习成效的微电影《五朵金花》、报道全国优秀教师李曾妍等教学工作典型与成果等,强化舆论导向,营造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舆论氛围。

4.2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学校通过完善质量标准、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质量监控队伍建设、强化质量监控与评估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与建设了由本科目标系统、资源保障系统、决策管理系统、教学督查系统、诊断反馈系统、调控改进系统等6个子系统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根据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程实践、校企合作教育周、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周、毕业论文等10大类教学大纲,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学校将评估建设办公室调整为质量监控与发展规划处,将教务处原负责的教学督导与教学质量监控职能划入质量监控与发展规划处,有利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质量信息利用,以及质量改进的持续推进;调整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与成员组成,赋予质量管理职能,领导、组织和协调全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研究解决处理教学质量相关重大问题;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切实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有利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成立校地校企合作处,全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切实加强质量监控队伍建设。聘任了新一届由退休与在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督导队伍,其中在职教师11名,退休教师2名,强化了听课评课与专项评估工作,并对商学院进行了听课全员覆盖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安排一名质量监控联络员,保证了质量信息反馈与改进的及时上传下达。

四是不断强化质量监控与评估。重点加强了听课评课工作,明确规定了教学督导、校领导和中层领导干部的听课工作量,并在商学院开展了全员覆盖听课的试点;全面启动了审核评估与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以评估为抓手,精准查找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制度,全面开展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扎实开展了试卷与毕业论文(设计)的专项检查工作,通过专项检查,研究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认真开展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测,加强数据分析与利用,为学校层设计建言献策。

4.3 日常监控及运行

近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构建。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校内自评自建,2016-2017学年,学校围绕教学质量监控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

一是坚持校领导联系二级学院制度。学校领导固定联系相关二级学院,深入教学一线开展专题调研,听取意见,及时解决教学工作存在的各类问题。

二是坚持各级领导听课制度。学校副处级以上领导、教学督导团成员、教务处以及质量监控与发展规划处工作人员不定期地到二级学院随堂听课。通过听课的制度化和听课方式的随堂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继续推行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教学过程中的督导作用,通过随堂听课、专项督查等方式,掌握教学工作情况,及时反馈相关问题与改进建议。2016-2017学年学校聘请了校院两级督导41人,随堂听课1500余节,参加调研、督查40多次。

四是教学巡查制度。学校每周由一位校领导带教务、人事、学工、后勤等部门负责人到各类教学场所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处理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并且,各二级学院也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巡查制度。

五是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和评教评学制度。各二级学院选择负责学生担当教学信息员,全学年共收到有效反馈信息1200多条。建立了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学生网上评教和教师评学的内部教学评价制度,其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定级、评优评先与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六是对新进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学校为15位新进青年教师配备了导师,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指导设计教案(课件)、教学研讨活动等形式,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期后才能正式转岗。

七是组织了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质量监控与发展规划处在2017届毕业生中一共发放了调查问卷3920份(含专科生),回收有效问卷3666份,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满意度为84.66%

八是组织期末考试试卷及补考试卷、毕业论文管理专项评估。全学年学校共抽查162门课程的考试试卷及考查方案、试卷分析报告等材料,抽查104篇毕业论文(设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剖析和反馈。

九是启动了审核评估自评自建与专业综合评价工作。201776日,学校召开了审核评估动员大会,接着,各二级学院召开了审核评估工作部署会议,全面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同时,组织英语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参加了湖南省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并启动了学校39个专业的校内专业综合评价工作。

对于教学工作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教务处、质量监控与发展规划处等相关部门将通过会议通报、书面公布、网络发布等形式向相关单位与个人反馈,并由督查处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整改,不断调控教育教学过程,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4.4 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2016-2017学年,全校49个本科专业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603人。全年开设本科课程1702门,总计5077门次,725名专任教师承担各类普通本科教学任务。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在潜心教学方面、管理工作人员在服务教学方面都投入了更多精力,全校教学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教学管理日趋规范。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相关文件制度,先后制定或修订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学经费管理与使用办法》、《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学督导团章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制度,有效地引导了教学行为,使学校教学工作管理流程、业务流程、服务流程和信息流程等环节进一步规范与完善。

二是教学条件基本达标。通过加强建设与长期累积,学校各类教学场地、仪器设备等教学设施以及师资力量基本能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实验开出率达到99.8%,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承担了大多数毕业生的专业综合实习、生产实习、见习等实践教学任务。

三是教学运行平稳有序。每学期通过教学任务安排审查、教学进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学期教学总结、教学督导团督查、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二级学院学年教学工作综合评价等多种形式,及时监控各专业培养方案的执行落实情况和教学改革推进情况,全方位开展教风、学风、考风建设。2016-2017学年只有8门课程经审批同意调整,教师调课停课1217节次,全学年无教师因教学事故与差错受到处理或处分。严肃考纪考风,全学年有48名学生因考试舞弊受处理,有1名学生作留降级、17人作退学处理。

四是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从2012年起学校建立了教学质量分析制度,针对201743个专业的总共3795名本科毕业生开展了人才培养质量分析工作,形成了分析报告,加强了对教学质量的常态监控。2017届毕业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累计通过率为76.77%,大学英语四级成绩425分以上的占总毕业生的比例达36.30 %

总之,2016-2017学年全校各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齐心协力一起营造了良好的本科教学工作局面。

5 学生学习效果

5.1 学生学习满意度

2016-2017学年学校对4110个课堂进行了网上评教,从全校学生评教结果看,优秀课堂1654个,占总数的40.25%,良好课堂2425个,占总数的59%

20176月,学校组织了全校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抽样调查,共发放4000份调查问卷,回收3938份,涉及14个专业院系,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学习态度等20个项目进行了全方位调查,满意度最高的是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分别达到94.08%98.12%。学生满意调查结果统计如下图所示。

2  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统计图

5.2 毕业生毕业情况

2017届本科应届毕业生人数3954人,获得毕业证书人数3795人,毕业率为95.98%,学位授予率为93.36%,考取研究生被录取189人,录取率为5.40%,体质测试达标率为90.62%

5.3 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校积极开发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年内有30余批分管就业的领导、就业专干先后走访了200余家用人单位,共邀请1000余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0000余个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共同举办就业创业培训,联合举办中大型招聘会10余场,举办各种专业岗位班30余个,受益毕业生达1000余人;积极推进实习、就业一体化工作,举办校企联合培养的行业班5个,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平台。2017届毕业生考上公务员57人,考上研究生189人,应征入伍13人,考上教师509人,在企业就业2623人。初次就业率达92.25%

5.4 毕业生社会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以下12种能力的评价较高,满意度均在90.00%以上,对毕业生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的满意度最高,达到98.03%,相对而言,对毕业生抗压抗挫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能力的满意度较低,为92.31%。详见下表。

3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能力的评价

能力

非常满意

满意

比较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满意度

团队合作精神

40.38

34.62

23.08

1.92

0.00

98.08

语言表达能力

28.85

40.38

28.85

1.92

0.00

98.08

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40.38

38.46

17.31

3.85

0.00

96.15

自主学习能力

30.77

42.31

23.08

3.85

0.00

96.15

适应能力

30.77

50.00

15.38

3.85

0.00

96.15

吃苦耐劳精神

44.23

30.77

21.15

3.85

0.00

96.15

组织协调能力

25.00

53.85

17.31

3.85

0.00

96.15

执行力

36.54

42.31

17.31

3.85

0.00

96.15

灵活应变能力

28.85

38.46

26.92

5.77

0.00

94.23

创新能力

17.31

55.77

19.23

7.69

0.00

92.31

专业知识与技能

26.92

48.08

17.31

5.77

1.92

92.31

抗压抗挫能力

30.77

30.77

30.77

7.69

0.00

92.31

备注:表中数据均表示百分比,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

6 学校特色发展

6.1深度打造三新一多创新创业教育品牌

以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个中心,树立全体教师参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两全认识,实施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通识教育与精英教育结合、校企校地联合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

6.1.1深度融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的新体制

学校于20161月在省内高校中率先成立实体性质的创新创业学院,为兼具教学与管理双重职能的二级机构,安排专职人员12人,全面负责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培训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指导管理创新创业项目,审核认定创新创业学分,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6.1.2深度合作,开启校地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学院的新模式

校地联合探索创新创业学院共建共享合作模式,双方在资源共享、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201610月,娄底市政府主要领导到学校现场办公,形成校地共建共管共享创新创业学院的决定,同意由娄底市人民政府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共建娄底市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全市创新创业资源,面向全市的创新创业大学生以及返乡创业的娄底籍大学生,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娄底市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支持鼓励娄底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并逐年酌情增加

6.1.3深度体验,开创湖南创新创业精英班教育的新途径

实施创新创业先锋人才培养计划,出台了《创新创业精英班个性化培养方案》,选拔一批有一定创业基础和优秀创业项目的大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培养种子选手。学习期间深度体验真实创业环境,学习实战知识。20177月,第二期创新创业精英班开班,通过走进创研股份、新道科技、行动教育等上市企业,与企业家面对面,深度体验企业文化和创业氛围。同时,选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和企业家、优秀创业校友给学员上课,课堂知识适应创业实际需要,教育成效显著。

6.1.4深度整合,筑造服务创新创业实践的多个平台

建设高规格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学校建有省内高校首家省级校地合作创业孵化基地,是湖南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6年初,学校收回校属周边商业门面,以零租金形式支持学生创业项目入驻,现已入驻团队48个。建有省级农创空间,整合农学相关专业资源,打造成农学特色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打造资助大学生创业的正阳模式2011年湖南省第一家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会---湖南正阳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在我校挂牌。截止2016年底,基金会已资助学生创业项目50个,资金150万元,有力助力学生创业,在学校和社会上产生良好影响。

开展创新创业品牌活动。拥有连续举办十届的创新创业文化节,开辟创新创业大讲堂。2014年开始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报》。积极以挑战杯、创青春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为训练平台。开展职要有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高校科创营、科技红娘百里挑一等特色活动,成立大学生科技协会,大学生创新创业联合会等9个创新创业社团,引领学生创新创业氛围。

6.2全面构筑三建立一培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

在近几年的办学过程中,持续坚持校企合作,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做了大量工作,初步形成了建立体制机制、建立协同育人平台、建立课程资源,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 三建立一培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

6.2.1深入研究,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在体制方面学校设立了校地校企合作处专门机构,全面负责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沟通、联络与协调,洽谈各类校企合作项目和服务地方项目;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在教务处的领导下负责全校创新教育课程的开设。在制度层面上,学校出台了校企合作教育周管理办法、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规范、校企合作教材编写要求、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学校和各专业学院均建立了有不少于二分之一的企业人员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会,确保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落到实处。

6.2.2主动出击,建立与政府企业协同育人平台

目前学校与政府、企业共建的合作育人平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学院取得了突破:学校以商学院为基础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共同组建了金蝶商学院。

2)学校与娄底市人民政府开展校地合作被省教育厅立项为校地合作示范单位。

3)学校软件工程专业与中软国际共同开展专业建设立项为教育部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

4)开设了系列企业冠名班,主要有生物技术专业与深圳深圳铭基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的铭基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与理昂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的理昂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长沙市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的万科班,学校创新创业学院与湖南省联通公司娄底分公司合作开设的联通班等。

5)近2年,通过校地校企合作处与相关企业、学院进行沟通联络,新增了40多家校外合作育人基地,并对传统的实习基地进行了升级改造,从单一的接纳学生实习,转变为合作育人基地或创新创业就业基地,其中有3个基地立项为省级校企合作基地,2个基地立项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6.2.3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资源

2016年开始立项建设了45门校企合作课程和41本校企合作教材。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推行“41/4”模式,即教学内容有1/4的知识直接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企业工程师以上的人员走进课堂(含实验室)所占课时不少于计划课时的1/4;引入企业真实案例等教学资源不少于课程教学资源的1/4;面向生产实际的考点不少于考试内容的1/4。校企合作教材的建设要求必须有企业人员参加编写,且将企业最新应用案例和成果编入教材。

在学生毕业论文上学校支持毕业论文以企业需求开展真题真做和实行校企双导师指导制。这些项目的开展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学期均有机会与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接触,聆听到行业企业专家对技术的讲解与应用案例分析,为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2.4服务地方、培育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2年,我校与娄底等地方企业签订各种服务合同达93个,合同金额达500余万元,参与20余家企业参加的各级政府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派出150余人次的教师娄底境内各行业企业挂职,同时为提高教师服务地方能力,近2年学校每年投入30万元立项了20个服务地方需求的扶植项目,此举不仅培养了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师应用能力,同时为娄底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 问题与对策

7.1师资队伍建设尚需继续加强

近几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与师资培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数量稳步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态势良好,能有效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但离学校转型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水平师资相对不足,高层次人才数量不够。因此,学校要在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上下更大的功夫,切实加大教学科研团队的引进与培养,培养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7.2 办学条件尚需继续改善

近几年来,学校始终将改善办学条件作为为师生员工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如为学生宿舍安装空调、热水系统,食堂也安装空调,解决图书馆空调及学生饮水问题,新建学生宿舍等等,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提升以及发展的转型,学校现有办学条件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学校办学条件尚需继续改善。因此,学校将统筹规划,开源节流,切实加大教学科研条件建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步伐,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三是加大教室改造力度,显著改善教室环境和教学设施。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20171220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学校地址: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氐星路 邮编: 417000 | 电话/传真: 0738-8325xxx   @2014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