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首页|本馆概况|新闻动态|数字资源|读者服务|读者荐购|图书推荐|参考咨询|党建工作|工作计划
公 告
真人图书馆第38期开馆啦
泛研全球科研项目数据...
关于举办2023年图书馆...
第九届文学名著电影欣...
2023年湖南人文科技学...
关于2023级新生参加入...
超星移动图书馆最美校...
掌阅精选七一建党节主...
关于暑假期间开放自习...
“红星印我心精神永‘...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读者服务>>一校一书阅读推广>>一校一书阅读征文>>正文

真理必胜,人民必胜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0日 10:27  点击:

文学院20级网络与新媒体二班 龚丛

书有很多种,而要是一本书从我们那段耳熟能详的历史走来,从我们那个仁人志士奔走救国的时代走来,来自我们的国家如何在屈辱、苦难和灭亡的边缘保留下复兴的火种的革命之路走来的话,那便具有着一种奇崛如山的意义。如果让将《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总结一番,我唯有说:“真理必胜,人民必胜”。

旧时的中国,哪里是一句“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可以形容。头戴高帽,扎着领结的绅士在谈笑风生,觥筹交错间指挥着一艘艘运毒船从印度将鸦片输入神州大地,随着清政府的屈服,中国国家的苦难,人民的苦难就到了极其沉重的地步!

那是顽固的封建制度重压下的愚昧和赋税、是腐朽的官僚体系的层层盘剥、是从战舰上冲进家园的异邦士兵、是买办们一面卑躬屈膝一面作威作福的模样、是暗无天日的工厂矿洞里细瘦如柴的女工人、是“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昭然牌匾、是烈士在屠刀下洒出的热血、是抢着去用馒头沾这些血液的可怜父母、也是被随意在市场上售卖的婴孩少年。

那是一个人命贱如纸的时代,是一个刮骨疗毒也无能为力的年代,因此,是一个必须被熊熊烈火燃烧殆尽的年代。水深火热的环境显现着巨大而尖锐的矛盾,无论如何粉饰太平,鲜血永远不会随着干涸而消失,而是会浸润进人的心中。“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有担当的,中国的工农是有力量的,中国的商人是有正气的,中国的学生是有血性的、还有官员、医生、贩夫走卒……那同样是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是一个凭着勇士的生命和智者的精神寻找救亡图存,救国救民之路的时代。

太平天国、义和团失败了,因为落后的农民结合落后的宗教只会更加落后;洋务运动失败了,因为顽固派根本不想交出政权和利益;维新变法失败了,因为少数的知识分子走到最后只会迎来屠杀……已经没有办法了,为了四万五千万中华儿女的自由与幸福,唯有革命一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孙中山先生决心用一次轰轰烈烈的革命,还中华民族一个青天白日,一个朗朗乾坤。

但奋战而前的孙中山先生依然失败了,他想象的民国被军阀们操弄成自己的帝国。有人说他败给军阀、有人说他败给经济、有人说他败给那个已经无药可救的旧中国——是啊,一个连为众人抱薪的仁人志士都以麻木相对的国家、一群鼠目寸光、小富即安的封建文化下愚昧了几千年的人民,又岂是杀几个反贼、灭几个汉奸、烧几堆洋货、拉一支军队就可以进行拯救的?甚至连他信任的汪精卫、蒋介石,在他逝世后都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抛诸脑后。因为在旧中国,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资产阶级没有力量和组织能力去领导一场同时应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伟大革命。帝国主义威胁着他们、封建制度诱惑着他们。站在那群革命者的角度上,一面是放弃信仰,换得锦衣玉食、尊位显赫,一面是坚持理想,去走一条看不见尽头、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还会被抹黑得声名狼藉的曲折长路……

黑暗的年代,那种黑暗不是看不见的黑暗,而是深深染黑了人心,让人变成恶魔,变成恶鬼,而鬼们又去吃人、被吃的人要么死亡,要么变成新的鬼。这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间地狱。

但是,一连串的失败并没有证明中国人民就应当受人奴役,被人欺负,没有证明在中国就无法建立起一个繁荣而强盛的国家,没有证明中国就再也没有光明的未来!

所以,十月革命的炮响是如此的嘹亮,1921年的那场会议是如此重要,南湖游船上的宣誓是如此有力,以至于那声声泣血的呐喊仍能穿透时空的阻隔,为我们所知,被我们所想,让我们感动到热泪盈眶。

“我的祖国有救了!”

然而,党在那时面对的局面不会因为他们的意志而有任何改观,好在他们掌握了一门武器,不是刀枪斧钺,也不是飞机大炮,而是思想的武器,批判的武器,真理的武器。

“共产党人从来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

比起这个武器本身,那些寻找到它的人,是社会名流本人或子嗣、是有着殷实家境的进步人士、是可以旅欧留美赴日的学生或知识分子。他们原有衣食无忧的环境,本身可以在洋房教堂里,香车酒楼中安然度过一生——并且那样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他们就是做出了历史的选择,选择抛下荣华富贵,扎进工人的车间给他们讲课、淌进农民的耕田问他们收成、关怀地握住每一个受着压迫剥削的底层人民,问他们想说什么,想要什么,告诉他们人人生而平等,而要想获得一切的幸福,只能靠劳动者的双手去争取!那是一场风搅雪,吹在剥削者身上,是刺骨的冰寒,吹在穷人身上,只觉得温暖。工人被发动了起来,他们组成了一个个工会组织,争取工资和休息权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随着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深度结合,历史的车轮塌进了沟壑之后,终于再次滚动,以至于孙中山先生也欣喜地改组国民党,提出国共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为纲,因为他注意到了自己所忽视的关键因素,那个因素让他失败,却也让他看见了现今的希望。

人民,那就是人民,占世界几乎三分之一的中华民族的人民!他接受了党的请求,并借着党及其背后人民的支持开办了黄埔军校,矢志建造一支属于革命者的军队!而那支军队将在人民的支持下完成他的夙愿,解救这个已经蒙难太久的古老国度,北伐的凯歌伴随着新生的旋律,大革命的热潮寄予了多少人的心愿。

可是,敌人始终都盯着中国内部酝酿的变革,他们或许需要一个可以稳定中国人民的组织,却不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一个国泰民安,和他们平等的中国——当时如此,现在依然。那些敌人,是以帝国主义为首,勾结中国封建军阀、妄图寻找代理人,将中国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革命力量彻底打垮,并永无翻身之日。他们得逞了,1927年的4月,白色的恐怖下面,隐藏的是叛徒春风得意的嘴脸,而地上,则是被屠戮大半的,真正想要中国人民好的英雄。那是党的巨大错误,那是党的生死攸关,那是历史的十字路口,而活下来的人,发现前路更加渺茫。

失败并没有打垮共产党人的意志,血的教训告诉着它,只有一支真正属于无产阶级的军队,一支由布尔什维克政党指挥的红军,才能让革命继续进行。那至暗的时刻里,是南昌起义的枪火照亮了天边,是中央特科的利刃插进了敌人的心脏,保存下来的革命火种在岌岌可危的局势下如走钢丝。但即使是这样危险,党的内部也依然存在着剧烈的矛盾,城市中心论和农村中心论的路线之争、军事指挥权的归属之争、和叛徒内奸的激烈斗争……那么多的偶然,只要稍易其轨,如今的中国,恐怕就要改写其辉煌灿烂。但偶然的背后是必然,那不是什么神佛庇佑,也不是什么侥幸,更不是子虚乌有的敌人的仁慈,而应该是井冈山的红旗漫卷,是古田军号的穿云裂石……复杂的情况决定了原因的多样,而真正主要的,则一定是实事求是,一定是群众路线,一定是真正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只有他们才可以克服困难,化解分歧,团结思想,解决问题!

最终,那个来自农村,操着一口难懂的乡音的湖南人掌握了真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只是经济、制度、思想,也不只是军队、知识分子、工人、城市,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实实在在是占了多数的农民阶级!要发动农民,搞土地革命,发展根据地,搞出自己的经济,最终组成一支真正钢锻铁打、听党指挥的工农红军!不解放中国的农民,中国不可能得救,不解放中国的农民,中国革命不可能成功。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结合,就是用共产党的先进性改造农民的落后性,就是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就是让一切的阶级统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戮力同心,为了共同的解放而革命,而奋斗!

从那以后,历史就仿佛从泥潭里走上了快车道,尽管井冈山的火种只有那么微小的一点,仿佛一点风吹雨打就会熄灭,但腐朽的旧中国哪里还吹得起风,下得起雨呢?一切的反动势力都只是干涸枯萎的稻草,因此,哪怕是烟头大小的丁点火星,就足以引燃整片整片的原野,烧得干干净净,只剩灰烬,而灰烬就埋进了土壤,成为了新生种子的肥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说的话,从来算数。

但历史之火又从何而来呢?历史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个人、一组织、一阶级之功劳,非得是真理被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所通晓,并贯彻到行动之中。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那时,做的就是成为先锋队去取得真理,并怀着对人民的极大同情和责任感将真理带给人民的事情。这个过程就仿佛用生命去成为人类文明前进一步烧耗的木柴,凝聚成一点点大小的煤炭一样的火种。一颗小小火种,就是这样诞生的。它烧掉了那个黑暗的年代,烧掉了那个吃人的社会,让它再也不复返了!于是,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直到今天,我们从未如此接近我们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有力量去实现这个梦想!因为我们的前辈证明的这条路走得通!

中国复兴的方向就在于真理,中国复兴的力量就在于人民!人民需要真理,真理需要人民,只要真理和人民结合,两者就所向无敌,没有任何敌人可以战胜我们!

真理万岁!人民万岁!

【一等奖】

上一条:过去的反思,未来的展望,不变的是历史 下一条:关于开展第九届(2021)“一校一书——经典、精读、经世”读书心得有奖征...

关闭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地址: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邮编:417000 | 电话/传真:0738-8325392   版权所有© 2012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