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评建办公室
首页|部门概况|党建工作|质量监控|发展规划|评估认证|下载中心
  通知公告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质量监控>>质量文化>>正文
 
评建简报【2014年第2期(总第28期)】
2014-12-17 00:00 原创  本站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教学评建工作

简   报

2014年第2期(总第28期)

评建办 主编2014年12月


目 录

本科教学

评建精神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节选)

评建专项活动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核及2014年8月补考课程试卷抽检情况通报

评建动态

副校长蒋建初教授率评建办、教务处领导参加省高教学会

教学评估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工作会议

三部门联合开展考核课程抽检工作

☆☆☆ 评建精神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节选)

1.本科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1.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学校坚持立足湘中,面向湖南,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基础扎实、本领过硬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宗旨,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文与科技融合,培养学用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思路努力培育办学特色,力争到2020年左右建设成为一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特色明显,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的多科性教学型本科大学。

1.2本科专业设置

学校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出发,依托自身办学条件,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追求内涵发展,积极开展专业建设,至2013年12月,通过专业增设与调整,设有44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为43个,其中舞蹈表演专业暂未招生),涵盖9个学科门类。

1.3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2013年,学校有全日制研究生、本专科学生14591人,其中,研究生47人,本科生14092人,专科生449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学生的比例为96.58%。

1.4本科生生源质量

2013年,我校共有43个本科专业招生,录取到校本科生3861人,到校率96.84%,生源来自全国除港澳台的31个省、市、自治区。学校采取优质生源奖励措施,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吸引优质生源,生源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2.师资与教学条件

2.1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42人,外聘教师118名,折合教师801名,生师比为18.77:1。其中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8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4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娄底市252人才工程人选6人。在编师资共707人,队伍数量适宜,结构合理,如图1-4所示,能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学校制定了《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待遇的规定》、《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师资培养政策,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2013年共引进教师41名,送培博士5名,国外学习5名。截止2013年底,具有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13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8.06%。

2013年,65名教授中有53人为本科生授课,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全部教授的81.54%。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次为5366,其中副教授以上教师授本科课程1785门次,占全部课程门次的33.3%。

2013年,学校有1名教师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3名教师被确认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名教师获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英才支持计划”首批遴选了3名教师,5名教师获学校第三届“庄胜教学奖”。

2.2教学经费投入

2013年共计投入教学经费2817.95万元,比2012年增长178.13万,增长比率为6.75%,其中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达2162.03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支出655.92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拨款和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为18.3%,比2012年增长0.8%;本科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534.2元,比2012年增加167.7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128.23元、生均本科专业综合实习经费386.48元,2013年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和专业综合实习经费比2012年分别增加31.93元和60.58元。新增教学仪器设备1302.12万元,投入图书购置费180万元,完成基建工程投资6610万元,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3教学用房

学校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为17.03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为4.92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为11.67平方米,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为3.37平方米。全校有教室座位数16916个(其中多媒体教室座位数和语音室座位数达14310个)。图书馆面积为2.99万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2244个。体育运动场地面积7.72万平方米,生均5.29平方米。各种场地基本满足各项教学活动的需要。

2.4图书

学校馆藏图书118.87万册,生均79.03册,2013年新增图书5.36万册,年生均进书量3.56册,重点加强特色学科、新建专业的文献购置;纸质期刊1587种,电子图书213.98万种,当年新增13.21万种,电子图书总量27389.5GB,电子期刊数据库6个,其他数据库24个,电子文献资源总量达到了335T。图书馆周开放时间98小时,全年接待读者55.7万人次,当年图书流通量为23.01万册,生均借书15.3册,电子资源访问量达423.87万人次。图书馆提出了“保障教学、服务科研、保持特色、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努力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较好地满足了学校教学科研的需求。

2.5仪器设备

至2013年底,我校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213.24万元,生均6790.27元。2013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302.12万元,新增比例为14.05%。学校2013年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化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农学与生物技术专业等专业实验室在2012的基础上持续进行重点投入,并对音乐系琴房进行扩建改造,整个学校实验、实训条件有了大幅改善。

2.6信息化建设

2013年,学校校园网实现了全校楼栋100%的有线和无线网络覆盖。校园网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和GPAN网络技术,形成1000M主干到接入交换机,100M交换到桌面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有网络带宽出口4个,总带宽4.3Gbp。建有学校主网站和45个部门二级网站,建有教务管理系统等8个服务器,并建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

学校有精品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数据总量1351GB,建有27个信息管理系统,覆盖了学校的主要业务,为学校服务教学科研,加强科学管理,优化办事流程,规范管理数据,为数据的存储,数据的一致性、永久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校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娄底联通公司、娄底市工商银行、娄底移动分公司加强合作。2013年共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基础项目资金728万元。

3.教学建设与改革

3.1人才培养方案特点

2013年沿用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在某些方面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能力培养体系,突出“三个坚持”: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发展应用能力为核心、坚持以服务地方为宗旨。该方案具有五个特点:一是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突出应用性;二是培养途径更加注重产学研合作教育;三是实践教学得到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大文类专业从15%提高到25%以上、理工类专业由20%提高到30%以上;教学实习的时间不少于12周,部分专业实习教学的时间达到一个学期;四是公共必修课的设置更合理,公共选修课分组更具体;五是素质拓展教育得到加强。

3.2专业建设情况

学校十分重视专业建设,制订了《专业设置与管理办法》、《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与文件,认真做好教育部、省教育厅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立项申报、建设与管理工作,目前已有16个专业获得了相应的立项支持(见表4),占专业总数的比例为36.36%,取得较好的成绩。

2013年共投入专业建设经费92万元,举办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研讨4次,首次启动了校企合作周工作的开展,加强教学质量督查与评价机制建设。财务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3个专业通过了湖南省教育厅与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的专业办学水平与学士学位授权评估,学校已有32个专业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

3.3课程建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建设规划和相关管理制度,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具体有力措施,开展重点课程、精品课程、校级公共选修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对各类课程建设给予专项资金列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近3年累计投入课程建设经费132.2万元。课程建设富有成效,到2013年,共有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51门,稳定的校级公共选修课程74门,校级双语教学课程8门,购买了尔雅通识网络课程8门,并完成省级精品课程复核。按照扶持、分批建设的原则,每年投入60万元左右作为课程建设专用资金,主要用于主干课程、优质课程、双语教学等课程建设及其他专项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3.4教材建设

学校根据《教材工作管理条例》、《教材资助出版试行办法》、《自编教材评价办法》等文件,规范教材的选用与编写。2013年,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规划、获奖教材等优质教材选用率为42.75%。2013年,教师共主编、参编教材8种,其中规划教材5种,校际协编教材3种;教材建设专项经费共支出10.01万元。

3.5实践教学

学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工作,为推动新一轮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质量监控,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课程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继续实施“一二三四”实践教学体系(即“一条主线”: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二个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三种途径”: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三种实践培养途径,“四种模块”: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发展技能。

3.5.1实验教学

2013年学校有实验室8个、实训中心6个;省级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实验室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全年有6个实验室、实训中心实施开放教学。各本科专业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97门,有实验的课程381门,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课程328门,实验开出率为98.9%。实验教学课时达73.1万人时数。

3.5.2实习实训

2013年,学校持续加大实习基地投入,扩大实习基地规模,确保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全年用于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经费280.22万元,毕业实习的专项经费125.1万元。有稳定的实习基地79个,其中,省级普通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6个,最大容纳量为3865人。

学校重视实训教学,理工类专业加强了金工实训环节,教师教育类专业强化了微格教学训练,音体美专业加大了综合技能训练力度。2013年,学校在2012级各专业中全面启动了校企合作训练周活动,按每生每周100元的专项经费投入,邀请近40家企业来校指导活动。全年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3439人,毕业实习成绩的优良率为83.9%。

3.5.3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2013届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本科生3240人,提供选题4881个,选题数为学生总人数的150.6%,年更新率为97.3%,做到每人1题;来自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中的选题2393个,占总选题数的73.86%。大多数选题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符合综合训练目的和培养目标。学校严格执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标准》,2013届毕业论文(设计)全校安排指导教师587名,教师人均指导5.5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优良率为51.8%,其中12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3.5.4社会实践

2013年,学校继续以“两课”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工作,校团委负责,思政部教师指导,各部门配合,各系积极培育实践基地,以基地引路,分层推进,形成了“点线面”全面开展的活动格局。校团委以“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为主题,组织了六大特色活动,一是开展爱心支教,搭建彩虹之家;二是开展科技支农,帮扶各地农户;三是深入调研,采集“中国梦”;四是组织跨省实践,扩宽实践内容;五是组织彩虹计划,促进亲情联通;六是开展文明创卫,建设美丽湘中。

社会实践活动创新了宣传方式,增加了宣传渠道,提升了宣传效果。强力借助“微”信息作用力,以微信、微博为第一宣传途径,以传统的网络传媒和纸质传媒作为主力宣传阵地,及时便捷报送新闻。中国青年在线、搜狐网、娄底广播电台、娄底电网、娄底公共频道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

3.6教学改革

学校继续贯彻实施《教学研究项目资助与教学改革成果奖励办法》,加大教学改革经费的投入,校级一般教改课题经费由2000元调整为4000元,校级重点教改课题经费由4000元调整为8000元,省级教改课题经费实行1:1配套。2013年,学校新增51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3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3年学校教学改革重点在于推进研讨式课堂教学,同时加强了学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重点支持校企合作育人的教研教改。全年立项的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中有2项探究式教学改革,1项讨论式教学改革,4项实践教学改革。

继续深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根据《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和多元型课程考核模式,2013年注重过程考核,把学生上课考勤、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测试、操作、作业、报告、总结、作品、单元小考等列入考核范围。

3.7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课时、培训、竞赛、平台建设和经费等方面采取了相应措施。一是在培养方案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创业教育课程进入课表,保证课时学分。二是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年内举办了GYB、SYB、SIYB培训3场,培训学生达1200人,还邀请了国内著名的创新创业专家开设各种创新创业讲座,受众学生达2000余人。三是以“挑战杯”为龙头,在学术科技、创业大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等四项竞赛中,精心组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13年,在全省“挑战杯”竞赛中,我校学生获1金2银5铜;组织科技文化讲座80余场,经验交流会6次,创业沙龙12次,有14个项目获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0篇、作品54篇。四是以全国首创的湖南正阳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和省级湖南正阳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两大创业平台为桥梁,全力扶持大学生创业工作。年内资助1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金额30万元,补贴22个大学生创业项目金额10万元,奖励贫困大学生和优秀创业大学生金额10万元。

3.8国际合作情况

2013年,学校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先后组团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5所大学进行了合作交流。先后邀请了韩国亚洲大学等7所大学的专家来校访问,达成了合作意向,签署了合作协议。积极引进外国专家来校工作,学校聘请了7名外籍教师来我校长期工作,有2名外籍专家作为海外名师受邀来我校短期工作,2名外籍专家来我校执行相关引智项目。

为师生创造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全年学校有3名教师获得了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地方合作项目资助出国留学资格,有5名教师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有3名教师赴国外进行教学交流;学校有10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带薪实习。同时招收3名留学生来我校学习,实现了我校在这方面零的突破。

4质量建设与管理

4.1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013年,学校召开的党委会、校务会会议中涉及教学工作的议题共有22个;坚持每月召开1次教学工作例会。校领导带头开展教研教改,全年校领导发表科研论文12篇,各项科研成果7项;校领导带头为学生上课,校领导全年为学生上课共计215课时。坚持听课制度,全年校领导听课200余节次,带队开展教学巡查25次。

2013年,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的政策,修订完善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大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校园网络建设力度;实施了“英才支持计划”,学校对入选者在多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实施了《校内津贴增资方案》,分配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倾斜,向为学校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倾斜;学校注重政策激励,高层次人才选拔、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学习研修与学术交流、绩效工资和住房分配、评优评奖等都向一线教师倾斜。

学校还利用校报、展板、网络、广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室主任”的先进事迹,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校园网、学报、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让全校师生及时知晓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优秀成果。

4.2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013年,学校严格按照《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实施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形成了由本科目标系统、资源保障系统、决策管理系统、教学督查系统、诊断反馈系统、调控改进系统构成的6个子系统,涵盖了41个关键质量控制点;同时,备课环节质量标准、理论教学质量标准等9个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也得到了强化和应用。

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很好的行使了职能,学校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决策,提出整改意见,审定整改方案,有效地组织、指导、协调了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办公室与各有关单位在监控保障体系中的工作关系。

2013年,学校继续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加强教学改革、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成果、创新实验等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主动学习、勤于实践等逐渐形成习惯;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专业资格认证的人数逐渐增多,学习风气不断向好,学校的教学秩序良好。

4.3日常监控及运行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2013年,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强化校内自评自建,构建了“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评价、多元监督、考核激励、持续改进”的教学监控运行机制。

2013年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渠道包括:一是教学巡查。学校每周由一位校领导带教务、学工、人事、后勤等部门负责人深入教学一线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处理了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各教学系部也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巡查制度。二是教学督导。2013年学校聘请了校系两级督导21人,随堂听课1500多节次,参加调研督导23次。三是领导听课。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均深入教学课堂第一线,通过听课了解教学工作状态。每期开学第一天,学校规定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必须深入课堂听课,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开好头,布好局。四是学生教学信息员收集、整理教学信息,反馈有效信息达800多条。五是建立了学生网上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及教师评学的内部教学评价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六是组织2013届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评价的问卷调查工作,发出问卷3244份,收回问卷2999份,覆盖32个有毕业生的本科专业,提供毕业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渠道。七是通过校长信箱、教风建设与教学管理专题信箱、校领导接访日等途径收集学生、教师对学校教学、教师教风、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反馈意见并及时研究解决。八是按时完成了新设专业的办学水平评估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评估。九是建立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分析研究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及时为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与完善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与此同时,学校还组织专项检查活动。2013年6月初对本科毕业生的学士学位论文进行了查重工作,共抽查了93名学生的学位论文,对相似率较高的论文责令进行整改。9月份对各专业系的毕业论文(设计)组织、管理工作进行了抽检,对抽查到的32个专业143名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了质量分析。2013年5月和12月先后两次组织校内专家抽查300余门课程的考试试卷及考查方案、试卷分析报告等材料,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剖析和反馈。

在各项监控工作的基础上,学校通过会议通报、书面公布、网络发布等多种形式向相关单位与个人反馈教学信息,不断调控和校正教育教学过程,确保教学工作平稳运行。

4.4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2013年,全校开设课程1623门,本科课程总计5366门次,742名专任教师承担各类普通本科教学任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齐心协力,改革创新,共同创造了良好的本科教学工作局面。

一是教学管理日趋规范。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管理流程日益科学、规范,管理效率不断提高。学校对各类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了修编,对教学工作业务流程、管理流程、服务流程和信息流程等环节进行了合理设计与完善,有效地引导了教学行为,基本保证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是教学条件基本达标。经过持续的建设和积累,理论与实践教学场地、仪器设备等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基本能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实验开出率达到98.9%,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承担了81.97%的专业综合实习、生产实习、见习等实践教学任务。

三是教学运行平稳有序。每学期通过教学任务安排审查、教学进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学期教学总结、教学督导团督查、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系部学年教学工作综合评价等多种形式,及时监控各专业培养方案的执行落实情况和教学改革推进情况,全方位开展教风、学风、考风建设。2013年教师调课停课628次,无教师因教学事故与差错受到处理。有80名学生因考试舞弊受处理,对116名学生作留降级、38人作退学处理。

四是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从2012年起学校建立了教学质量分析制度,2013年有本科毕业生的32个专业都开展了人才培养质量分析工作,形成了分析报告,加强了对教学质量的常态监控。2013届毕业生湖南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累计通过率为89.3%,大学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为64.89%,大学英语六级累计通过率为35.59%。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优良率为51.8%,体质测试达标率为72.56%。

经过评建整改,2013年教学工作面貌焕然一新,管理人员在服务教学、教师在潜心教学方面都投入了更多精力,教学建设成效显著。据评建办组织的对全校2013届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的满意度超过95%,对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能力与学识水平、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

5.学生学习效果

5.1学生学习满意度

2013年度学生对2322个课堂进行了网上评教,从全校学生评教结果看,优秀课堂1494个,占总数的64.3%,良好课堂828个,占总数的35.7%。

2013年,学校组织了全校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共发放948份调查问卷,回收916份,涉及14个专业系,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学习态度等20个项目进行了全方位调查,满意度最高的是课程设置和学习氛围,分别达到83.6%和82.9%,所有项目调查结果都在满意以上,最低的“宿舍条件”满意度为73.3%。学生满意调查结果统计如图5所示。

5.2毕业生毕业情况

2013届本科应毕业生人数3246人,获得毕业证书人数3213人,毕业率为98.98%,毕业生授予学位人数3164人,学士学位授予率为97.47%。省级优秀毕业生65人,校级优秀毕业生179人。

5.3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把就业创业工程作为学校“十二五”规划的七大工程之一,在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管理队伍上举全校之力给予保障。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指导学生,创新服务形式,更新就业创业教育理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毕业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积极开发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年内共邀请600余家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主动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联系,利用当地资源,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新平台;开展个性化就业服务,重点抓好考研、国家项目就业、帮扶困难群体学生,2013届毕业生考研285人,国家项目就业300人。2013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首批就业创业示范校,是全省6个示范校之一。

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截止7月31日)达82.54%,年终就业率98%。

5.4毕业生社会评价

学校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做了很多新的尝试,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良好。2013年底,我们对70家用人单位发放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满意度得到用人单位的较好肯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

5.5毕业生成就

学校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本科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使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

2013届毕业生先后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比赛、大学生英语演讲、电子设计竞赛、工业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中,有74个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一、二、三等奖,毕业生中有180人先后获奖,占毕业生总人数近6%。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在行政事业单位、国企、三资企业和国家项目就业人数达到1300余人,占毕业生人数的40%,岗位职业稳定率较高,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6.学校特色发展

6.1以评估整改为契机,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2012年11月,我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和好评。同时,教育部评估专家组也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和建议。秉着“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2013年我校稳步推进评建整改工作,巩固评建成果,以此为契机,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根据专家组的指导意见和建议,针对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校先后召开了学校党委会议、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家反馈意见通报会、教职工代表座谈会,专题学习和研究专家组的反馈意见,认真思考,深入剖析,广泛讨论,形成了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方案,明确了六个方面86个项目的改进任务和措施。2013年2月学校向各中层单位下达了合格评估整改任务书和工作要求,分解整改任务,落实整改责任;5月召开了学校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前一阶段学校评建整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对后一阶段评建整改工作的开展厘清思路;9月,召开了评建整改工作推进会议,部署安排了学校后期的评建整改工作,逐项组织实施整改,解决学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年底进行了评建整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召开了全校教学工作大会,对评建整改工作作了初步总结。

通过一年多的评估整改,学校在教学管理、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对评估专家组的意见,事事有回音,处处有落脚点。

一是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先后制订和完善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关于专业整改与特色培育的实施意见》、《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规划(2014—2018)、《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业导师制实施意见》、《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关于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和规章制度。

二是通过对同类学校和校内系部调研,根据专业主干学科相近、师资及教学资源效益最大化原则,对电子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4个专业及其实验室管理的归属问题进行了调整,有力地促进了专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能真正胜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工作,出台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意见,实施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措施。

四是在政策上鼓励具有实践能力的理论课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参与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同时吸引企事业单位技术专家来校指导实践教学工作。

五是产学研合作教育迈出新步伐。学校启动了首批产学研合作引导项目,2013年先后与20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邀请企业界代表来校举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研讨会,改组校系两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吸纳各界人士参与指导我校专业建设。按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上期在大一新生中安排了校企合作教育周,拨出了100元/生·周的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合作教育。

六是毕业综合训练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改变了毕业论文(设计)的单一考核方式,如音乐系采用汇报演出、美术系采用作品创作、经管系部分专业采用产品设计等,初见成效。

6.2以人为本,营造全方位育人良好环境

2013年,学校立足精细化综合治理,确保学校平安稳定,多部门联动,构建完善的全员育人保障体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是以“平安单位”建设为龙头,构建平安校园。2013年,学校连续第5年被评为“湖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第3年获“湖南省平安单位”称号。多年来,学校没有发生过一起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学校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及时充实调整有关工作机构,强化治安保卫组织与队伍建设,不断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逐步完善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充分保障安全维稳财力、物力投入,认真抓好学生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积极在全校范围推动平安创建活动。学校落实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党委、行政定期研究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坚持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年终考评。学校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等治安防控措施。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群体组织与群众自治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

二是切实关爱贫困学生。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全过程关注资助贫困学生,切实做到不让一个贫困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连续2年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助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密切关注问题学生,及时化解心理危机。学校建立了学校、学工处、系、班级、宿舍五级纵向预防体系和心理危机排查制度。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四是搭建活动平台,强力推进文化育人工程。2013年,学校继续推行校、系两级活动模式,以艺术、时尚、情感的元素,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艺术、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四大活动平台,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特色团校和主题班团活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引导青年学生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继续推进校园文化“4321”工程,加强文化艺术活动阵地建设,积极办好“四晚”(五四晚会、毕业晚会、国庆晚会、元旦晚会)、“三节”(大学生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科技创新节)、“两校”(党、团校)和“一讲坛”(人文科技大讲坛),积极营造健康向上、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开展了廉洁文化进校园、寝室文化节、艺术交流演出、志愿服务等活动。

五是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落实了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开展了就业创业教育,开通了网络信息发布平台,举办了系列供需见面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通过“湖南正阳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和省级“湖南正阳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两大大学生创业平台,对毕业生进行创业培训,提供创业资助。

六是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学校高度重视后勤服务管理,重点抓好食堂建设。从2010年起按在校学生学费总收入的1%列入财务预算,建立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同时从2011年开始,学校把食堂总营业额的2%直接补贴给食堂,用于改善学生生活,学生食堂被评为“湖南省标准化食堂”。校园卫生环境得到美化,学生水电使用得到保障,学生宿舍条件得到改善,后勤服务意识得到提高,人性化管理得到加强。

7.问题与对策

7.1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教育思想观念亟需跟进

2013年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尤其是2013年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教育思想观念要随之转变。

我校在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与转型发展上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对学校转型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在学校转型发展的意义、重要性、迫切性等方面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二是对转型发展的研究尚不深入。对转型发展中的办学体制、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等的内涵研究才刚刚起步。三是教育思想观念不能完全满足转型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的本质、价值、精神、办学方针、办学原则等具有共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与转型发展不太适应。

为尽快适应转型发展,学校必须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办什么样的高校”和“如何办高校”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明晰办学理念,合理定位,突出特色,创新发展;必须就转型发展问题开展更深入、更广泛地开展调研活动,在办学体制、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产教整合、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着力改革各项工作中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甚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发展、具有我校特色、形成我校优势的发展新路;必须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做好整体规划,并合理设计实施步骤,对有条件的系部或专业采取先行先试的办法,不断总结成功经验,一步步地实施转型;必须创新运行机制,抓实各项工作,突出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7.2专业结构仍需优化,服务地方能力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我校在专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新设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专业,但专业布局还不太合理,与当地支柱产业对接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度不高,服务地方的能力还不强。

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我们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专业结构布局。未来几年,学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将紧紧围绕地方产业的发展来进行,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顶层设计,提高与地方支柱产业的结合度,在适当放缓专业扩张速度的前提下,重点增设与地方金融服务、物流、能源和冶金、现代制造、节能环保、生态保护、现代农业等与地方产业关联度高的应用型专业,保持教师教育传统优势,及时改造传统专业,建立专业退出机制。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活力饱满、适应性好、与地方产业结构基本对接的学科专业布局。

7.3校园数字化程度不高,建设步伐尚需加快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三大主题之一,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校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与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虽然已经完成了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等主要场所的有线与无线覆盖,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到位,但是整体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与相应的应用系统的建设尚未建成,造成了在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孤岛,资源难以共享,管理手段落后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一是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二是继续与网络运营商品进行谈判筹措建设资金;三是以信息中心为依托,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做好数字化校园和一卡通建设整体规划;四是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按优先级原则分步实施,建设好统一门户平台、统一身份平台、数据标准平台和数据中心平台,以及办公OA系统、综合学工管理系统、综合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MOOC平台、移动校园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应用系统;五是整合现有系统,将目前已有的教务管理系统、精品课程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全部整合数字化校园系统;六是尽快启动数字化校园和一卡通的招标工作。

☆☆☆ 评建专项活动 ☆☆☆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核及2014年8月份

补考试卷抽检情况通报

本学期第11-12周,评建办组织督导团、教务处和系部相关人员对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课程考核以及2014年8月份补考的试卷进行了抽检。共抽查了139门课程,涉及到14个教学系部44个专业,评审试卷达到5375份,其中期末考试课程116门,考查课程10门,补考课程13门。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检查采用量化评审制,从命题质量、试卷评阅、试卷管理等环节再分若干小点量化评分,评审材料包括试卷册、命题计划及试题审批表表、样卷(A、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试卷分析报告、成绩登记表、考查课程的考查方案等。经过检查评审,综合得分前五名依次为:数学与计量经济系、外语系、中文系、化学与材料科学系、政治与法律系。

二、存在的问题

在检查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涉及到很多类型,下面只列举一些共性的、出现频率较高、或较为严重的问题:

(一)命题质量方面

1.个别课程命题有误或参考答案出错;2.题量偏大,内容偏难,不及格率很高;3.课程A、B试卷重复率较高;4.评分细则不规范,不具体等。

(二)试卷评阅环节

1.试卷批改不规范,尤其是分数改动后未签名的现象较为突出;2.试卷未严格按评分标准评阅或计分标准不统一;3.试卷质量分析太过简单,失去分析意义,忽视了试卷质量分析对教学的导向作用;4.存在统计核分差错等。

(三)试题审批、试卷管理等方面

1.审批表上教研室主任、系部领导没有签名或者签名不规范,对命题和阅卷质量没有把好关;2.个别课程的试卷名称与课程名称、培养方案不一致;3.考查方案不具体,考核不规范,考核材料不齐;4.试卷存档装订不规范,未贴试卷标签,试卷册相关栏目未签名、或只签姓不签名、或太潦草,难以辨别等。

三、整改建议

各系部应结合检查的反馈意见,认真查找问题,对存在问题的相关老师要加以提醒,进行整改。适时开展对教师在试卷命题、阅卷等环节的培训工作,加强考核各环节的管理,严格按照学校课程考核工作管理办法和课程考试大纲要求,做好课程考核各项工作。 (评建办根据抽查专家抽查信息和反馈意见整理)

☆☆ 评建动态 ☆☆☆

副校长蒋建初教授率评建办、教务处领导参加省高教学会

教学评估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工作会议

2014年11月23-24日,由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学评估专业委员会主办、南华大学承办的“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学评估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工作会议”在衡阳举行。湖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唐利斌等相关领导以及来自我省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23所高校的100多位负责教学评建工作的人参加了会议。我校副校长蒋建初率评建办、教务处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着力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南华大学校长文格波首先致欢迎辞。省高教学会教学评估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金继承代表学会作“落实本科教学评估新制度,推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评价体系建设”的工作报告。会议特邀嘉宾、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周爱军与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志义作了“工程教育认证——一种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有效机制”及“把握专业认证理念,推进专业教学改革”专题报告,报告给与会者极大的启示和思考,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大会还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省教育厅高教处唐利斌处长最后作总结讲话。他对本次大会的组织和安排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布置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并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教学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存在的巨大压力,增强紧迫感;二是要加紧制定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三是要严格教学过程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他希望学校管理部门拓宽评估思路,为学校发展加强研究和分析,为进一步做好教学评估认证工作而共同努力探索! (评建办供稿)

三部门联合开展考核课程试卷抽检工作

2014年11月13日下午,评建办联合教务处、督导团在学而楼203室召开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核及2014年8月份补考试卷抽检工作会议,相关评审专家参加了会议。

本次试卷抽检,共涉及全校14个教学系部44个专业139门课程,其中期末考试课程116门,考查课程10门,补考课程13门。要求专家对试卷册、命题计划及试题审批表表、样卷(A、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试卷分析报告、成绩登记表、考查课程的考查方案等材料进行详细的审查。检查采用量化评审制,从命题质量、试卷评阅、试卷管理等环节再分若干小点量化评分。

开展试卷抽查工作,旨在查找课程考核各环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更好地服务教学。 (评建办供稿)

关闭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Copyright© 2013-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质量监控与发展规划处 电话:0738-8372166 邮箱: pjb510@163.com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邮编:417000